健康百科

記者探訪12家菜市場、超市發現農藥檢測多成擺設

文章導讀

在擔心蔬菜是否農藥殘留超標時, 你可能不知道, 在你買菜的菜市場或者超市, 就有快速農藥殘留檢測儀, 只需15分鐘左右就能得出結果。

記者調查發現, 作為從田間到餐桌的最後一關, 這些便民檢測設備, 很大程度上卻成了“擺設”。 要麼徹底閒置不用, 要麼檢測了也不在顯眼處公示。 其中的隱患令人不安, 資源浪費也令人無奈。

農藥檢測儀大多成擺設

11月14日早上7點, 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條橋往西800米左右的天澤祥菜市場, 聽到記者詢問後, 一位元攤主一臉驚訝。 她在這裡幹了5年多了, 還是第一次聽說市場方面要對果蔬做農藥殘留的檢測。 對此, 管理人員表示:我們這裡有檢測設備, 但對消費者是不開放的, 檢測需要時間和費用, 如果每個人都來測, 這是不現實的。 隨後在朝內南小街菜市場的檢測室裡, 記者看到檢測設備被報紙蓋住,

身穿白大衣的檢測人員一邊幹活, 一邊用電飯煲煲湯。 檢測人員告訴記者, 每週會檢測兩次, 如果做了檢測會在一層公示。 但記者11月11日、17日、24日看到公示牌上的黃色便簽紙上檢測品種、結果完全一樣, 甚至連張貼的位置都沒變。

11月16日下午4點半, 記者來到位於中關村一街的科內菜市場, 這個設在居民樓附近的菜市場是海澱區第一批建立蔬菜檢測室的定點市場。 記者在售賣大廳看到, 牆壁上張貼著市場規範準則和各種注意事項, 唯獨少了農殘抽檢公示的結果。 就在與其相對不遠的地方, 有一間門上寫著“檢測室”的房子, 占地大概兩三平米, 一張桌子和一個冰櫃就足以將其填滿, 人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桌子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冰櫃沒有通電, 記者也沒有發現任何檢測設備的蹤影。 隨後, 記者買了一些蔬菜, 找到市場工作人員要求檢測農殘, 但工作人員卻給了這樣的答覆:“現在檢測不了, 你到哪裡也檢測不了!”帶著疑問, 記者隨機採訪了15位元附近住的居民, 他們均表示沒有見過農殘公示結果, 更沒有見過檢測農殘的過程, 有的人甚至不瞭解檢測室的用途。

有的菜市場檢測室形同虛設, 有的壓根兒就沒有。 11月15日—16日, 記者先後去了清河鎮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展春園菜市場和永泰蔬菜綜合市場, 都未發現檢測室的蹤影。 進進出出的蔬菜從來沒有檢測過農殘, 裝滿蔬菜的貨車不需要任何檢查, 就能長驅直入駛入市場, 商販只需要交攤位費就能開賣,

批發市場源頭成為農殘檢測的一大盲區。

在本報記者調查的10家菜市場、2家超市中, 其中4家沒有檢測設備。 在其餘8家有設備的市場中, 2家攤主表示市場管理方從未做過檢測, 剩下的6家市場中, 僅有2家公示了結果。

此次調查中, 只有朝陽區的團結湖北社區菜市場、東聯興農貿市場攤主表示, 每週至少會檢測一次。 檢測人員告訴記者, 每天9—10點她會做檢測, 並將結果記錄在案。 在她提供的記錄本上, 記者看到每天基本上會檢測3—5種水果蔬菜, 檢測結果均為“合格”。

然而, 11月17日, 在記者觀看了她檢測的全過程後, 卻發現很多操作不規範的地方。 按照她的介紹, 有一種檢測法主要分為四步:第一步是取樣;第二步搗碎樣品;第三是浸泡,

需三五分鐘;第四步是速測, 需10分鐘。 第二步時, 她一邊將一顆提子(樣品)隨意剪碎成小塊狀時, 一邊說:“按道理, 應該剪成均勻的薄片”;第三步時, 她正想往裝好樣品的容器中倒入熱水時, 對記者說:“這個其實應該用純淨水, 我們這沒這個條件, 就用自來水”。 當她將速測卡放在檢測儀上10分鐘後, 記者看到本來是白色的速測卡看上去有很淡的一點藍色。 她說, 這說明是合格的, 如果不合格的話, 速測卡會呈現深藍色, 顏色越深說明農藥殘留越多。 檢測結束後, 她看著速測箱裡的塑膠手套說:“其實嚴格按照規範的話, 還應該戴上手套, 穿上白大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