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術後止痛患者最常問的4大問題

疼痛是極其不愉快的一種體驗, 相信這種感覺大家也都有經歷過, 並且往往伴隨著一些情緒上的改變, 比如焦躁、易怒等。 手術後的急性疼痛則更加常見, 不僅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增加精神壓力, 同時也會引起一些併發症, 比如胸科手術的病人術後不敢用力呼吸、咳嗽, 導致分泌物不易排出, 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又比如下肢關節手術的病人因為疼痛而不敢下地活動, 會延誤關節功能的恢復。

術後疼痛不能忍, 有什麼妙招“藥到痛除”嗎?麻醉醫生在手術前與您簽立麻醉同意書的同時,

會詢問您是否需要術後鎮痛服務, 並根據手術特點給予合理化建議。 針對有鎮痛必要或對疼痛敏感的患者, 目前, 術後鎮痛多採用病人自控式鎮痛。

患者常問:啥是自控式鎮痛?

顧名思義, 就是患者自己控制的鎮痛, 最早是由美國的疼痛專家發明的。 大致意思就是“我疼故我按”, 不再需要追著病房的醫生護士索要止疼藥, 讓受疼痛困擾的患者能夠做疼痛的“主人”。

而自控式鎮痛泵, 說白了就是一個輸液器, 它被一個微電腦控制, 麻醉醫生根據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手術大小等特點, 將微電腦上的參數設置為最符合患者需要的模式, 通過不間斷的把鎮痛藥緩慢地用到患者體內, 達到一個相對確切的鎮痛效果。

如果患者對鎮痛效果不滿意, 可以自己操作鎮痛泵上的按鈕, 追加一次鎮痛藥, 通過這次快速輸入體內的鎮痛藥, 患者可以感受到疼痛的緩解。 如果患者仍舊覺得疼痛難忍, 麻醉醫生可以重新設置機器上的參數,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提升患者舒適度。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為靜脈鎮痛、外周神經阻滯鎮痛和硬膜外鎮痛。 第一種方式就是將鎮痛泵管連接在靜脈輸液上;第二種方法是在外周神經周圍置入一根細導管, 手術後通過這根導管給藥, 鎮痛治療結束後, 會有專業護理人員拔除管路;硬膜外鎮痛則是在病人背部置入一根細導管, 其他與外周神經阻滯鎮痛相同。

患者常問:用了鎮痛泵, 是不是就一點不疼了?

疼痛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受,

每個人的耐受程度不同, 所以使用了PCA之後, 依然會有患者覺得疼痛難忍。 麻醉科在瞭解到這種鎮痛不足的情況後就會用一些比較客觀的方法來反映這種感受。

患者常問:如果我一疼就按鎮痛泵, 會不會有藥物使用過量的危險?

要知道麻醉鎮痛藥物是有可能影響呼吸的。 好問題!一般我們會為自控鎮痛設置一個時間間隔, 比如15分鐘, 意思就是在15分鐘之內, 不論患者按壓了多少次, 只有一次是真正給了藥的。 另外, 鎮痛泵可以設置每小時輸注的藥液上限, 避免短時間內輸入過多藥物;然而, 這仍舊不夠。 除了自控鎮痛按鈕之外, 鎮痛泵其他按鈕在操作前是需要解鎖的, 只有知道密碼的麻醉醫護才能對鎮痛泵的參數進行更改,

這防止了患者無意的誤觸按鈕引起參數改變從而導致危險。 此外, 麻醉護士也會在患者使用鎮痛泵期間每日回訪, 及時發現一些危險的苗頭, 並根據止痛效果好壞, 更改鎮痛泵設置。

患者常問:鎮痛泵有沒有副作用?

事物不可能“百利而無一害”, 客觀地說幾點鎮痛泵的副作用。 鎮痛泵裡含有的藥物多為阿片類鎮痛藥和一些輔助鎮痛藥, 副作用也多為這些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 但是, 噁心嘔吐本身也是手術後常見的反應, 跟很多因素有關係, 比如腹部手術、吸入麻醉等;還有患者本身的因素, 如女性、非吸煙者、容易暈車暈船的人等。 使用術後鎮痛泵會使患者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增加約 20%,

但是不能說術後一旦發生噁心嘔吐就是術後鎮痛泵造成的。 解決噁心嘔吐的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先暫停一段時間的藥物輸注, 同時加用一些止吐藥。 一般噁心嘔吐反應最多兩三天后就會消失。 其他極少發生的副作用有: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 一般停止輸注即可緩解, 不會對患者造成太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 術後鎮痛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希望接受手術的患者能在麻醉科醫生的幫助下正確合理地接受術後鎮痛治療, 更快、更舒適地度過術後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