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夏季驅蚊四絕招 白天外出用驅蚊貼
進入夏季, 蚊子變多, 讓人十分煩惱, 該如何驅蚊呢?現今市場上的防蚊產品種類繁多, 電蚊香、驅蚊貼、驅蚊燈、驅蚊花露水、驅蚊手環等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它們的功效究竟如何、有無毒副作用、什麼情況下用最好……帶著這些問題,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瞭解一下。
白天室內:電蚊香
電蚊香片和電蚊香液的原理都是通過電力持續加熱, 揮發出滅蚊物質, 藥效一般可維持6~8小時。 儘管效果比傳統的盤式蚊香遜色, 但煙霧較小, 刺激性較低, 使用比較方便。
多數蚊香裡含殺蟲劑, 雖然比例不多, 但屬於農藥類成分, 濃度過高時會刺激眼、鼻、咽喉等部位, 可能引發頭痛、噁心、呼吸道炎症等。 據報導, 電蚊香除釋放出亞列寧、甲苯等物質外, 尚有許多未知、具有危害性的化合物。
所以, 這兩種“武器”最好用於白天室內沒人時, 使用1~2小時, 將刺激性降到最低。 如果室內有人,
白天外出:驅蚊貼
蚊子雖是“夜間昆蟲”, 但白天到戶外也可能被蚊子“攻擊”, 此時可使用驅蚊貼。 其原理是利用精油揮發來驅蚊。 驅蚊貼不宜直接接觸皮膚, 只需將其貼在衣服上即可;不適合過敏體質的人及孕婦使用;普通人每天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 市面上還有驅蚊手環產品, 其原理和驅蚊貼差不多, 但由於其主要佩戴於手腕, 對頭部、腿的防蚊效果一般。 去草和樹木較多的野外, 由於蚊子密度較大, 驅蚊貼和驅蚊花露水也有些“無可奈何”, 此時最好穿長袖衣服和長褲, 避免穿涼鞋、光腳。 蚊子往往通過人體散發的二氧化碳來識別並攻擊,
夜晚外出:驅蚊花露水
驅蚊花露水多添加驅蚊化合物, 如避蚊胺(DEET)、驅蚊酯(也叫伊默寧, 簡稱BAAPE)等, 使昆蟲失去對人體氣味的感知。 研究發現,
睡覺時:掛蚊帳
儘管蚊帳是一種古老的防蚊方法, 但比起化學防蚊方法更安全。 蚊香不僅會釋放出化學物質, 還會排出二氧化碳, 而臥室環境相對封閉, 空氣流通差, 對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幼兒、孕婦和慢性病患者不利。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 蚊帳及長褲保護是最好的防蚊方式, 尤其是對兒童來說。 另外, 捕蚊燈利用蚊子的趨光性及對特殊波長的敏感性, 誘捕蚊子接觸網面電擊致死, 對人體危害相對較小, 可以夜間使用。 專家表示, 最好選擇光度較強,
網上謠傳的不少驅蚊方法, 一般都缺乏科學依據。 比如有人說香水能驅蚊, 但德國野生動物基金會研究顯示, 香料不僅無助於驅蚊, 反而會引來更多的蚊子。 還有傳言說, “維生素B1溶解于水, 噴灑在皮膚表面, 或者直接口服維生素B1, 可以防蚊。 ”美國研究發現, 維生素B1對蚊子落在皮膚表面的次數沒有影響。 尚無充分資料表明服維生素B1驅蚊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