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均壽命比中國高?
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4歲, 中國是72歲。 為什麼?答案很可能在腸道裡。
愛腸道 日本人壽命更長
世界微生態學會主席、世界級衛生專家光岡知足曾出版了一本叫做《腸內革命》的健康書, 這位科學家用淺白的語言, 講述了腸道疾病成為“萬病之源”的來龍去脈, 直至目前, 該書依然處於日本出版界超級暢銷書之例。
上海海洋大學陳有容教授曾閱讀過光岡知足先生的20多本著作, 在他看來, 該書的價值不止於學術方面, 更大的貢獻是, 將“腸道性自體中毒是實現長壽的主要障礙”理論(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梅奇尼可夫提出)向公眾做了行之有效的表白,
人體70%的免疫功能集中於腸道。 據專家介紹, 一個人, 從呱呱墜地起便開始與細菌共生, 同時腸道裡也打響了細菌之間的戰爭。 細菌戰鬥中, 存在著三種力量, 分別為有益菌, 有害菌和中性菌。 而年齡增長、情緒變化、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因素都會令有害菌勢力增強, 從而破壞腸內均衡。 “當體內原生的有益菌無法殺死足夠的有害菌時, 人體的各種病患就開始孕育直至爆發。 ”浙江大學何國慶教授說。
民以食為天, 人體健康卻以腸道為天。 引導國民關愛腸道健康, 已經是一件箭在弦上的事了。
有益菌 有害菌 中性菌 菌群平衡讓你的腸道更健康
病來如山倒, 不如預防好。 既然人體很多健康問題來自於腸道內細菌戰爭的勢力不均, 那麼當我們不能改變工作壓力、情緒變化等客觀因素時, 向腸道內輸入“益生菌”, 自然是直接有效的因應之道。
研究表明, 益生菌可以活著到達腸內並增殖,
浙江大學何國慶教授說:“腸道環境健康了, 是身體的健康前提。 由此我斷言, 中國乳酸菌產業的春天真的來到了。 ”他說。 至於如何發現腸道內的菌群失衡, 其實很簡單, “大便是來自腸內的書信”, 也就是說, 一旦發現便秘或腹瀉, 多半就表示腸道存在著菌群失衡的情況。
接下來的問題, 我們應該補充多少益生菌為宜?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