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頸椎痛別急著做“米字操”

“低頭升高、抬頭就好”,

高血壓和頸椎病結伴而來

齊婆婆家住青山, 退休回家後, 追韓劇, 打麻將, 日子過得十分清閒。 但她也有煩心事, 患高血壓3年, 一直控制不佳, 按醫囑吃了不少降壓藥, 但血壓還是忽高忽低, 捉摸不定。

齊婆婆不甘心, 專門準備筆記本, 記錄血壓的變化, 還定期做記錄、瞭解所服藥物的劑量和種類, 看病時就拿出來給醫生過目, 再調整用藥。 即便如此, 齊婆婆的血壓仍然降不下來, 一直維持在150/110毫米左右, 有時更高。 齊婆婆發現, 每次血壓升高, 頸椎病也跟著“起哄”, 頸後部疼痛、頭暈、心悸, 兩兩“夾攻”之下,

老人不堪其擾。

近段時間, 愛打麻將的齊婆婆頸椎病發作愈加頻繁, 她多了個心眼, 頸椎發作前後, 都量一量血壓, 結果發作時血壓明顯升高, 緩解後又自行降低。 上周, 齊婆婆的頸椎病又犯了, 這次比較嚴重, 手腳發麻, 住進醫院康復科治療。

經診斷, 齊婆婆患的椎動脈型頸椎病。 康復科醫生聽說齊婆婆的高血壓多年治不好, 而且“低頭升高、抬頭就好”, 結合頸椎病診斷, 判斷老人患的是頸源性高血壓。

康復手法+針灸

治好“頑固”高血壓

醫生告訴齊婆婆, 只要您頸椎病治好了, 不用吃降壓藥, 高血壓也能好。 經手法及針灸等物理療法, 配合中藥口服, 三天后, 齊婆婆驚訝地看到, 三年頑固不降的血壓, 首次降到正常範圍。

骨科專家說,

通常認為頸椎病無非頸背疼痛而已, 其實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幹, 神經血管分佈交錯密集是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 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 非常關鍵。

頸椎病的類型很多, 引起高血壓的主要是椎動脈型頸椎病, 當頭部轉到某一個角度時, 突出的椎間盤或增生物會壓迫頸部血管、迷走神經, 使椎動脈缺血, 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

當頭部轉到另一個角度時, 突出的椎間盤或增生物壓迫部分解除, 又會反射性地引起血壓降低, 恢復正常。

頸源性高血壓易誤診

千萬別做“米字操”

頸源性高血壓並不少見, 很容易誤診, 有資料顯示, 45歲以上高血壓合併頸椎病變的發生率為82%, 多為伏案工作者。

專家提醒, 如果病人的血壓一直徘徊在臨界值,

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 並有頸椎病症狀的病人, 不妨查查頸椎, 通過頸椎X線片、CT片或核磁共振, 就能揪出真正元兇。 值得一提的是, 不正確的運動方法可能會加重椎間盤負重, 如廣為人知的“米字操”, 在活動時需要用力搖動頭部, 極易造成椎動脈缺血, 損傷周圍組織, 加重頭昏、頭暈, 誘發短暫性暈厥, 頸源性高血壓者要避免做這類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