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 工作有那么危險?
“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 過勞死是強烈工作壓力或應激引發的致命性疾病發作。 盡管人們認為“過勞”引起死亡, 但若從已有醫學文獻來看, 沒有流行病學調查證據支持“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勞動有關聯。
“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 過勞死是強烈工作壓力或應激引發的致命性疾病發作。
盡管人們認為“過勞”引起死亡, 但若從已有醫學文獻來看, 沒有流行病學調查證據支持“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勞動有關聯。
工作, 有那么危險?
在不少人眼里, 各種工作或生活壓力常被認為是導致死亡的原因。 當身邊愈發多見的年輕生命逝去時, 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健康狀況。
人們常常抱怨工作壓力大, 有時這是一種工作適應不良的表現。 的確, 每一個社會人, 都身擔一份工作職責, 在急速向前(錢)沖的眼下, 誰沒有壓力呢?一個人如果沒有基礎疾病,
總之, “過勞死”大多是對原有疾病沒有進行正確或及時治療, 再加上自己對身體癥狀的輕視或忽視, 以致釀成慘劇。 而工作壓力、過度勞累、緊張應激往往充當的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誘發或加重疾病的病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 不能簡單將辦公室人群、IT界人士視為“過勞死”的高發人群, 那些存在疾病基礎, 平時又沒有適量運動、充足睡眠的人都應被算作“過勞死”危險人群。
過勞死的醫學解釋
如果非要用醫學詞匯來描述“過勞死”, “猝死”最為恰當, 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常見。
“過勞死”并非一個醫學詞匯, 醫學書籍中也沒有它, 它更像是一個描述社會現象的詞匯, 是人們的一種無奈呼喊。
醫學上, 猝死是指一個平時外觀健康或病情已基本穩定的人, 突然發生“意想不到, 非人為的”自然死亡。 說其是自然死亡, 因為已排除自殺、他殺、中毒、過敏、外傷等致死的可能性。 “猝”乃迅疾之意, 因此大多數猝死多在發生瞬間至一小時內便死亡, 很少能挺過六小時。
如何認定“過勞”
“過勞死”的重要危險因素:疾病基礎、體質與遺傳因素、個人習慣、氣溫與季節變化。
“過勞死”并沒有醫學診斷標準。
從“量”的方面來說, 死亡之前24小時內仍持續不斷工作, 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以上。 再往前推算一個月, 其加班時間是否超過100小時等。 從“質”的方面來說, 也就是某項工作所發生的精神或身體負擔。 比如不規律的工作、經常出差、輪班或夜班, 有時工作環境溫度、噪音和時差也可被納入考量。
職場人該怎么辦
疲勞、困頓是身體的警示信號, 你需要做的是稍事休息, 而非用“外源性物質”一味刺激疲憊的身體。 普華永道女碩士“過勞死”的新聞讓人人自危, 對其他人而言算是一種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