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補鈣治不好骨質增生

60歲的張大媽平時喜愛健身鍛煉, 最近可能是活動多了, 膝蓋(又稱膝關節)疼痛, 上下樓困難。 她聽周圍鄰居說這可能與缺鈣有關, 要趕快補鈣, 於是買了幾瓶鈣片吃了, 還是沒有一點效果。 到醫院骨科檢查, 拍X線片顯示膝蓋骨質退變, 長了骨刺, 診斷膝關節骨質增生, 堅持中藥內服外洗一段時間後, 病情好轉, 恢復健康。

“骨質增生”又稱“骨性關節炎”, 是一種關節軟骨變性和骨質再生為特徵的疾病, 該病在四肢關節都可發生, 尤以膝蓋處多發, 發病率約占全身的41%。 發病原因主要與年齡、性別、體質等有關。

年齡及性別因素

骨質增生多發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且以女性多見, 這是因為人隨著年齡增大, 膝關節局部血液迴圈功能減退, 關節軟骨膠原纖維成分發生改變, 使軟骨變性退化。 女性又多見於絕經後, 也與雌激素減少有一定關係。

體質因素

肥胖者多見, 肥胖超重者一般關節負荷過大, 一方面增加關節壓力, 使軟骨變形損傷, 膠原纖維網斷裂, 血液迴圈失調;另一方面, 軟骨細胞損傷會釋放出一些特殊酶損傷軟骨基質, 而基質的損傷又可進一步引起軟骨損傷, 加快關節軟骨退化。

勞損因素

膝蓋長期頻繁過度活動易造成關節軟骨面的磨損, 這屬於一種機械運動自然規律, 如同車軸磨損凹凸不平一般, 長期如此, 不僅關節不靈活,

還會在活動時發出響聲。

由此看來, 膝蓋骨質增生與缺鈣並沒有直接關聯。 人體骨質疏鬆、低鈣血症、愛抽筋、腰背疼痛、駝背、牙齒鬆動、失眠煩躁等與缺鈣有關, 正常人血鈣為2.18~2.63毫摩爾/升(9~11毫克/分升), 低於這個範圍, 則認定為缺鈣, 補鈣一定要在監測骨鈣的基礎上補才安全。 老年人最好測量骨密度, 以判斷骨質疏鬆程度, 如需補鈣應以食補為主, 如奶類及乳製品, 含鈣豐富, 容易吸收。 張大媽補鈣雖有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但治不了膝蓋骨質增生。

中老年應注重預防膝蓋骨質增生, 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避免做超負荷的各種活動, 如劇烈健身體育運動, 暴走或過度行走活動;避免膝蓋受力動作, 如爬高樓梯、登山、反復下蹲或做下跪屈膝動作;避免遭受風寒濕邪侵襲;經常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和直腿抬高鍛煉,

可增強股四頭肌張力, 從而增加關節穩定性, 改善其功能。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方法:膝關節半屈曲位用力伸直下肢;直腿抬高鍛煉方法, 可在睡前或起床時交替練習, 一側腿抬高10秒鐘, 然後放下休息5秒鐘, 雙側交替;股內側肌鍛煉方法, 坐位, 雙下肢伸直, 雙膝中間放一枕, 雙足並齊, 雙膝用力夾緊軟枕。 每種方法, 每日2~3次, 每次10~15組。 只有愛護關節, 適度運動, 才能使關節更加靈活自如, 提高生活品質。 (郭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