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很多大學校園都不是很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導致了很多學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而闖下了很多不可修復的錯誤, 所以建議一定要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高素質的人才, 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發展。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生的, 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 教育對心理素質的養成和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 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並取得良好效果, 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 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 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 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 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 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 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 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 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 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 每年約有15%的新生被約請面談, 根據面談分析,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裡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 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 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 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轉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 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 有助於學生瞭解心理發展規律, 掌握心理調節方法, 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因此, 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上面就是我所介紹的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知識, 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有需求的人群,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是學習好, 身心也是非常的健康, 也可以避免很多錯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