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青壯年要警惕炎症性腸病 暫無法根治

(健康時報記者 黃奇存)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IBD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有終身復發的跡象, 絕大多數的患者的治療週期可長達3-5年甚至更長。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的錢家鳴教授指出, 我國IBD的患病率在增加, 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

暫無法根治但可藥物控制

“在我國每年約有3.5萬新發患者, 是IBD發病率最高的亞洲國家”,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陳焰主任醫師介紹, 其病因可能包括環境、感染、免疫和遺傳等因素。 攜帶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炎症性腸病。

IBD主要累及胃腸道, 會形成腸壁潰瘍, 造成腹痛、腹脹、腹瀉、便血和乏力等。 治療需個體化治療, 遺憾的是目前還無法根治, 隨時可能復發, 屬於終身性疾病。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李玥副教授認為, 雖然目前沒有治癒的手段,

但是有非常多有效的治療藥物。

目前, 治療IBD主要三類藥。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不會抑制免疫系統, 可降低腸道的炎症, 用於輕中度的UC和輕度的CD。 另外一種是激素類藥物, 短期內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動, 不建議長期使用。 李玥強調, 激素類的藥物一定要聽醫生建議不能自行使用或自行停藥。 服用激素的過程中需定期隨診, 監測骨代謝、骨密度, 補充足夠的鈣劑和維生素D, 監測血糖。

發病年齡輕;有肛周病變;腸道病變廣泛, 尤其是小腸、上消化道存在病變;激素、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好的CD患者適合使用生物製劑類的藥物。 在生物製劑使用的過程中需注意過敏、感染、肝功能異常、皮疹, 同時不能接種活疫苗、孕晚期用藥量需謹慎。

生育孩子用藥需謹慎

“我很慶倖我剛剛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寶寶!”患者李女士告訴記者,

原來也很擔心我的病會不會遺傳給孩子, 我在懷孕過程中一直在吃藥, 會不會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所幸的是, 孩子現在很健康!”她笑著說。

實際上, IBD患者想要孩子並不容易, 首先是IBD疾病本身對胎兒和新生兒的影響, 其次是藥物和遺傳性因素對胎兒的影響, 這些因素會導致出現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IBD患者想要孩子該怎麼做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李正紅副教授指出, 患者的藥物不能隨意停用, 這是患者本身健康的保證。 “5-氨基水楊酸及激素類的藥物無論是孕期還是母乳期都是安全可用的。 ”

另一種藥物硫唑嘌呤, 可能會導致胎兒多種畸形、唇裂、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異常,

建議使用此類藥物的母親不要給孩子進行母乳餵養。

李正紅強調, “甲氨嘌呤在孕期是禁用的, 其存在致畸風險, 因為其在組織中持續時間長, 要停用3-6個月後再妊娠。 ”而沙利度胺有明確的致畸作用, 有肢體缺陷、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生殖泌尿系統異常, 因此孕期禁用, 並且建議不要母乳餵養。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馬良坤教授提醒, IBD患者需要合理的膳食。 除了合理用藥, 運動也非常重要, 懷孕前需要運動, 孕期需要運動, 尤其是產前更需要運動。 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心肺功能, 增強體質, 這樣才能保證自身及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