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聽中醫理論——“五行”

五行的基本規律是相生與相克。 所謂“相生”, 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關聯。 所謂“相克”, 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克均有“我克”和“克我”的相向關聯。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相反相成, 運行不息。

五行之間, 除了正常的生克關係, 還常會發生相乘、相侮的異常現象。 所謂“相乘”, 即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過, 有乘虛侵襲的意思;所謂“相侮”, 指與相克次序相反的克制異常, 有恃強淩弱的意思。 比如, 木氣溢金, 金不能制木, 那麼, 木氣就會去乘土, 而反過來還會侮金;反之, 木氣不足, 則金來乘木, 土反侮木。

可見, 五行的生克, 要求恰如其分, 既要防不足, 又要防太過, 中醫的“辨證, 就“辨”在這裡。

根據上述理念, 古代醫學結合臨床實踐, 闡述五行與個體的體內和個體的體外環境之間的關係, 指導人們自我保健一目了然:

比如, 肝屬木, 怒傷肝, 以悲勝之, 以恐解之。 因為, 怒則氣盛, 氣盛則肝舉葉張;悲系于肺而屬金, 金能制木;恐系于腎而屬水, 水生木。 此系就體內環境而言, 餘類推。

再就體外環境而言, 春天保健之要, 在於保肝, 嚴防風邪侵襲。 所謂“春捂”, 道理就在於此。 餘類推。

行文至此, 我們不妨再回頭看薛寶釵的話:“肝氣一平, 不能克土。 ”肝屬木, 脾胃屬土, 木與土相克, 木生火, 肝火太盛要傷及脾土, 肝火一平, 就不能再克脾胃, 就能和順地攝取食物的營養。 瞧, 說得多形象, 又多貼切, 叫人不能不心服。

古人認為, 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相乘、相侮, 是宇宙萬物的組合、生滅、迴圈、演變的方式與規律的本始, 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本始, 古醫學家張景嶽說得好:“造化之機,

不可無生, 亦不可無制(克);無生則發育無由, 無制(克)則亢而為害。 ”因此, 我們講究養生保健, 務必遵循五行規律;遵循五行規律, 務必辯證有度。

然而, 話說回來, 囿於時代的限制, 古人的五行理念不可能臻至嚴密的科學體系, 而人體的健康則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 因此, 我們運用五行理念于保健, 應切忌形而上學、牽強附會。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把傳統的中醫五行理論與現代的醫學理論結合起來, 才能養生健身, 利國利民。

世間萬物都是陰陽互調相生相剋的。 養生也要遵循五行才能達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