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透析患者貧血治療達成率不足60%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馮馮)在我國, 有高達10.8%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腎臟病, 按照13億人口推算, 我國有超過1億的慢性腎臟病患者。 同時, 隨著腎臟功能的減退, 患者的腎性貧血發生率也會越來越高。 記者從腎性貧血治療創新論壇上獲悉, 在幾乎沒有臨床症狀的慢性腎病1期和2期人群中, 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貧血問題, 到了慢性腎病3期, 這個比例達到了50%, 到了慢性腎病5期, 也就是尿毒癥期, 幾乎100%的患者都存在貧血的狀況。
作為慢性腎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腎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數量減少, 以至於體內攜氧能力降低、產生缺氧情況,
在過去的近30年間, 針對腎性貧血的治療, 全球均沒有創新性的療法問世, 而現有的治療方案還存在諸多局限性。 目前腎性貧血主要的治療方案仍然是聯合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鐵劑, 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 一方面, 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會帶來注射疼痛, 導致患者依從性差, 並且會增加血壓升高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另一方面, 合併炎症狀態的腎病貧血患者存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低反應, 無法有效改善貧血。 此外, 單純補充注射外源性促紅素製劑,
南京軍區總醫院劉志紅院士表示:“儘管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透析患者的貧血治療達成率還不足60%, 這中間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我們彌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重度貧血病人, 貧血的改善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他介紹, 對非透析慢性腎病患者, 貧血控制率還是很不理想。 因此, 大量慢性腎臟病貧血患者的治療需求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滿足, 迫切需要在提高患者體內促紅素水準的同時, 能同步改善患者自身的鐵吸收與利用, 有效糾正貧血, 通過提供更為便利的用藥途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楠教授介紹, 目前, 全球首個具有獨特全新作用機制、用於治療腎性貧血的口服藥物已在我國完成了三期臨床研究, 有望使眾多腎性貧血患者和家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