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年輕人要開始防癌了

受訪專家: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 陳萬青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年輕就是資本, 擁有無限可能。 ”人們常用這類勵志篇鼓舞年輕一代勇敢試錯, 但健康容不得犯錯。 近日, 美國癌症協會稱, 現在20多歲年輕人患腸癌的風險超出上一代人4倍, 越來越多的癌症正侵襲年輕一代。

多數癌症發病年齡提前

“美國千禧一代正在遭遇腸癌危機。 ”這個結論出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近期發表的一項新研究, 文中用“前所未有”形容這場災難。 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者分析了1974~2013年間美國49萬多個腸癌病例,

結果發現20~29歲人群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迅速上升;1980~1995年間出生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幾率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人的4倍;意外的是, 過去的40年, 55歲以上者結直腸癌發病率卻呈逐漸下降趨勢。 早在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預測, 到2030年, 20~34歲的人腸癌發病風險將飆升至90%。 美國癌症協會流行病學專家麗蓓嘉·西格爾博士認為, 這種疾病趨勢將成為未來疾病負擔的風向標。

在中國,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迅速上升, 北上廣白領人群尤其明顯, 甚至有專家預測, 結直腸癌發病率將直追歐美國家。 不僅是腸癌, 一些被認為中年後才會“找上門”的疾病, 如今在20多歲人群中也十分常見。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資料顯示, 乳腺癌、肺癌和甲狀腺癌在年輕人中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陳萬青表示, 相比20多年前,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患癌率大大提高了。 儘管受老齡化影響, 患癌和因癌致死的年輕人占總人口比例仍較低, 但這並不能掩蓋癌症年輕化的嚴峻形勢。 年輕人患癌數量越來越多, 涉及病種範圍越來越廣, 最令人痛心的是, 很多人一檢查出來就已是晚期, 近年來青年精英溘然長逝的新聞更是屢見報端。 癌症年輕化讓家庭面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也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癌症負擔和經濟損失。

“年輕”成了患癌因素

癌症年輕化已不是第一次被提起, 如今“年輕”正在成為患癌危險因素之一。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尤長宣向《生命時報》記者解釋,

“年輕”一詞常常對應著一種具有群體特點的生活方式, 其中一些不良習慣正成為扼殺年輕人健康的殺手。

飲食無常。 尤長宣指出, 從“癌”字的結構不難看出, 患癌離不開三張“口”:一口不衛生的食物, 一口污染的空氣, 一口不潔淨的水。 俗話說“病從口入”, 年輕人經常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不想吃就一口不動, 挑食、暴食、節食太多, 水果、蔬菜、飲水太少, 營養攝入不均衡, 晚間應酬多, 都會增加患胃癌、結腸癌風險。

經常熬夜。 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癌症患者, 發現99.3%的人常年熬夜, 淩晨後才休息。 熬夜加班、整晚聚會、通宵看劇打遊戲,

這些惡習正在“掏空”年輕人身體。 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 容易造成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 還會帶來抑鬱等不良情緒, 誘發甲狀腺癌、乳腺癌等。

懶得運動。 尤長宣指出, 現在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 回家後就窩在沙發或床上不起來。 運動量過少的惡習還不斷向低齡群體蔓延, 青少年手機不離身, 休息時間不是上網就是打遊戲, 長此以往, 身體健康將告急。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顯示, 一天保持坐姿6小時以上, 早逝幾率將增加。 久坐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炎, 女性則易不孕。

抽煙喝酒。 醫學證實, 約80%的肺癌是由長期吸煙引起的。 過量長期飲酒, 可加重肝臟負擔, 損傷肝臟代謝功能, 誘發多種癌症, 尤其是肝癌。 陳萬青強調, 抽煙喝酒看似需要長時間累積才會出現不良反應,

但如果很頻繁地接觸, 癌症就會過早找上門。

壓力山大。 陳萬青指出, 與父輩和祖輩們生活閒適、壓力小相比, 這代年輕人從小就承受著各種壓力, 例如求學時期的成績壓力, 工作後“上有老下有小”的養育壓力等。 過早地接觸壓力, 癌症發病也會提前。

多為自己攢“健康本錢”

“世界是你們的, 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年輕一代被寄予著夢想與希望, 年輕雖有無限可能, 但不應該拿自己的身體折騰。

陳萬青強調, 致癌因素的積累是一個漫長過程, 不良反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顯現。 雖然不鼓勵年輕人頻繁地做癌症篩查, 但也要保證每年體檢一次, 40歲後應改為每年兩次。

年輕時期也要關注健康, 主動提高癌症認知水準,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為將來不得癌做好防控。

癌症管理重在一級預防。 尤長宣指出, 根據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 人人都有60%的健康干預權, 踐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 可以有效避免疾病過早找上門。 為此, 專家給出了一份年輕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飲食新鮮多樣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居民每天要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 上班族可以在每天上午10點、下午4點左右吃些水果, 比如蘋果、香蕉、獼猴桃等, 種類儘量多樣化。 晚上最好回家吃飯, 少點外賣, 少吃紅色或加工肉類等, 不要吃過夜腐敗的食物。

制訂飲水時間表。 很多人一工作起來就忘記喝水, 上班族可利用手機鬧鐘為自己制訂一個飲水時間表,保證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不愛喝水的人可用花果茶等代替,但最好不要喝甜飲料、濃茶、濃咖啡等。

下午冥想10分鐘。經過大半天的緊張工作,上班族可在下午冥想10分鐘,放空自己,或泡上一杯茶,舉目遠眺。壓力和負能量爆棚時,應該調整呼吸,用平和的心態看問題。

作息規律不熬夜。中午最好閉目養神20~30分鐘,晚上應該11點前上床,睡前不要玩手機、看電視、喝咖啡或濃茶,可簡單運動一下,調暗臥室燈光,有助規律作息。如果有憂心事,難以入睡,可以將其記在本子上,留到第二天再解決,避免過度思慮。

辦理一張健身卡。一個人堅持運動很難,辦一張健身卡,逼著自己運動,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健身房內的器械可以滿足多種運動需求,健身夥伴的鼓勵也會讓運動習慣更持續。▲(本報記者 高陽)

上班族可利用手機鬧鐘為自己制訂一個飲水時間表,保證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不愛喝水的人可用花果茶等代替,但最好不要喝甜飲料、濃茶、濃咖啡等。

下午冥想10分鐘。經過大半天的緊張工作,上班族可在下午冥想10分鐘,放空自己,或泡上一杯茶,舉目遠眺。壓力和負能量爆棚時,應該調整呼吸,用平和的心態看問題。

作息規律不熬夜。中午最好閉目養神20~30分鐘,晚上應該11點前上床,睡前不要玩手機、看電視、喝咖啡或濃茶,可簡單運動一下,調暗臥室燈光,有助規律作息。如果有憂心事,難以入睡,可以將其記在本子上,留到第二天再解決,避免過度思慮。

辦理一張健身卡。一個人堅持運動很難,辦一張健身卡,逼著自己運動,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健身房內的器械可以滿足多種運動需求,健身夥伴的鼓勵也會讓運動習慣更持續。▲(本報記者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