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革葉茴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Gé Yè Huí Qín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革葉茴芹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mpinella coriacea (Franch.) de Boiss. [Carum coriaceum Franch.]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70cm。 根長達10cm。 莖常單生, 中、上部有少數分枝。 基生葉和莖中、下部葉有柄;葉片近革質, 心形, 長2-5cm, 寬1-3cm, 背面被毛, 邊緣有鋸齒, 莖上部葉較小, 無柄, 3裂或近於羽狀分裂, 裂片披會形。 複傘形花序;總苞片1-2, 線形, 或無;傘輻8-20, 有毛;小總苞片1-3, 線形, 短於花柄;無萼齒;花瓣白色, 基部楔形, 先端凹陷, 有內折小舌片。 果實卵球形, 有毛;每棱槽內有油管1-3, 合生面油管2-4。 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50-3200m的溝邊或林緣。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廣西等地。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 主胃寒腹痛;風寒濕痹;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