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毛澤東和鄧小平與中醫
中醫領域的撥亂反正, 是文革後中醫從危機中重待振興的基礎, 其核心精神體現在1978年9月鄧小平對衛生部黨組遞交報告的批示中:一定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 建議以中央名義加一批語轉發下去 。 鄧小平這一簡短批示, 字字千鈞, 影響深遠。 在鄧小平指示精神的指引下, 中醫事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以後還有當時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薄一波對中醫的題詞:中醫研究, 任重道遠, 都對中醫藥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和鼓舞作用。
早在1913年, 毛澤東就曾在《講堂錄》筆記中寫道:“醫道中西, 各有所長。 中言氣脈, 西言實驗。 然言氣脈者, 理太微妙, 常人難識, 故常失之虛。 言實驗者, 求專質而氣則離矣, 故常失其本, 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
1954年在有次會議上談及衛生保健時他就指出:中醫對我國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 中國有六萬萬人口,
特別是在1958年10月, 毛澤東在對衛生部黨組的指示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應當努力發掘, 加以提高(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年鑒1983,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2)。 這一論斷解決並確立了中醫發展戰略的根本性問題:中醫是廢還是存?毛澤東一錘定音,
上個世紀50年代一些年輕人和他談了看病麻煩時, 毛澤東就說:醫生看病還是應該仔細一些, 中醫看病不是講要望、聞、問、切嗎?不能快刀斬亂麻, 要防止欲速不達, 就是十個病人都得了同樣的病, 症狀也不會完全相同, 得病的原因和病情的輕重也會各有不同, 用藥也就應該有所區別, 各有側重, 不能象大鍋飯一樣, ‘一鍋粥各一碗’。 非常形象生動地闡述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
眾所周知, 中醫藥在文革中, 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粉碎“四人幫”後, 在鄧小平的社會發展觀指引之下,
中醫領域的撥亂反正, 是“文革”後中醫從危機中重待振興的基礎, 其核心精神體現在1978年9月鄧小平對衛生部黨組遞交報告的批示中:一定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 建議以中央名義加一批語轉發下去 。 鄧小平這一簡短批示, 字字千鈞, 影響深遠。 在鄧小平指示精神的指引下, 中醫事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以後還有當時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薄一波對中醫的題詞:“中醫研究, 任重道遠”, 都對中醫藥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和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