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體化非破裂卵泡與不孕

黃體化非破裂卵泡(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LUF)是指內分泌學上顯示黃體化現象, 但因卵泡不破裂, 卵子不能排出的一種無排卵現象。 1975年提出後經腹腔鏡檢查見到了無排卵的黃體後, 這一病名才得以確認。

【發生率】

LUF的發生率因診斷方法和物件而有所不同, 寺川報告不孕症患者60例384週期中, 52例LUF週期(13.5%)。 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症占24.7%, 盆腹膜炎18.3%, 盆腔手術史占26.2%。 國內鄭懷美報告克羅米芬促排卵週期LUF約30%, 指出這可能是該藥促排卵治療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的原因。

【病因】 可能與以下兩種因素有關:

1.中樞性因素 眾所周知排卵前由於卵泡所分泌的大量雌二醇(250~300pg/ml以上),

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正回饋作用誘發了一個LH峰。 LH峰的作用是促使卵泡開始第二次減數分裂;使顆粒細胞黃素化, 通過前列腺素而使膠原酶活化, 後者是排卵所需要的。 如果LH峰不充分, 則可使膠原酶活化受阻致排卵障礙, 而顆粒細胞黃素化不充分, 可使孕酮分泌減少。

2.局部性因素 卵巢局部的炎症影響卵巢血流和前列腺素代謝, 使支持卵泡壁的膠原網狀結構不能變薄, 卵泡排不出, 而繼續增大。 盆腔炎、盆腔粘連及盆腔內膜異位症病人的LUF的重複率較高。

[診斷]

1.超聲波連續觀測卵泡發育狀況, 結合基礎體溫上升, 但卵泡不破裂反而繼續增長, 對診斷價值較大。 LUF約60%在下次月經來潮前消失。

2.腹腔鏡檢查

相當於排卵時期作腹腔鏡檢查, 如不能發現排卵孔可確定診斷, 但排卵孔很容易經上皮化而修復, 因而鏡檢假陽性率較高。

3.在BBT雙相, 孕激素已上升但卵泡不排卵反倒繼續增大時, 可行卵泡穿刺術, 如采得卵子可確定診斷, 但文獻報告采卵率不高。

4.排卵後腹水中的E2和甲濃度明顯增加, 而LUF沒有變化。 因其檢查標準值設定較難, 僅靠這一指標不能做出可靠診斷。

【治療】

1.卵泡發育接近成熟時給予5000~10000UHCG可誘發排卵。

2.前列腺素合成阻滯劑可誘發LUF, 因而如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劑的應用要限制。

3.治療易引起LUF的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症及粘連。

4.LUF反復發作的病例可行GIFT或IV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