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手是嬌弱無比的,
不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
否則會導致手部受傷,
影響手部的生長等等。
寶寶的手部神經還比較脆弱,
也比較敏感,
在刺激的條件會出現條件反射。
例如,
手顫抖就是常見的問題之一,
下面就來看看寶寶手顫抖是什麼原因呢?希望家長們能夠瞭解一下吧。
新生兒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
但大腦皮質下負責動作的“古老的運動中樞”功能比較成熟,
新生兒的有些動作不受大腦皮質的支配,
而是受“古老的運動中樞”的支配,
所以常常出現一些不自主的、無目的抖動,
這是正常現象,
更不會影響小兒將來的智力。
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腦的發育不斷完善,
這種不自主的抖動將會自然地逐漸減少,
以至最後消失,
而被有意識的、自主的動作所代替。
嬰兒手顫抖怎麼做
寶寶出現抖動時,
只要家長用手輕輕按住他身體任何一個部位,
就可以讓他安靜。
(如果是癲癇發作,
輕輕按壓肢體是不會停止其抖動的。
)而寶寶在睡眠期間發生抖動則是因為有一部分腦細胞處在休眠狀態,
另一部分腦細胞仍處在興奮狀態。
此時,
若出現燈光變換或聲響,
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手腳不自主的抖動,
也有的孩子在沒有光線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
也會出現手指、眼瞼、腳趾無規律的抖動,
一般持續時間都很短,
在進入深度睡眠以後,
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嬰兒手顫抖的注意事項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對一般觸覺或聽覺產生過度興奮,
易激惹,
尖叫啼哭,
甚至出現兩眼凝視,
震顫或不斷眨眼,
口唇反復地做咀嚼、吮吸動作,
呼吸不規則並伴面部、口唇青紫,
面部肌肉抽動,
四肢抽搐,
有時面色蒼白,
沒有肌肉抽搐,
發作持續2-10秒,
不超過30秒,
很快意識恢復,
繼續正常活動。
這些則是異常的病理表現,
特別是顱內疾病,
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