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炎怎麼辦

退行性關節炎已經成為了困擾人們健康的重大殺手, 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有著許多人出現這樣的情況, 發病的時候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 因此許多人都非常的期望能夠早日治療好這樣的疾病。 我們都知道關節是連接身體的各個部位的, 特別是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的下降, 長時間的對關節的磨損, 因此關節炎患者特別多, 那麼你知道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炎怎麼辦嗎?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之一,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變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 關節軟骨逐漸退化引發軟骨損傷, 破壞, 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從而激發炎症反應, 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及繼發骨質增生, 這樣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骨性關節炎病變部位多為雙手的遠端指關節, 雙膝關節, 雙髖關節, 體型肥胖及關節活動多的人群多見,

早期症狀較輕, 可以表現關節輕微不適, 起身或下蹲, 下樓梯時關節一過性的疼痛及關節響, 休息後可減輕或自行緩解, 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 病變的關節外觀上可出現骨性增生性痛性結節, X線片上可以見到骨質增生, 重者可以出現關節間隙變窄, 如果此時還沒有及時治療, 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軟骨損壞進一步加重者, 就會出現關節積液, 軟骨下骨質的破壞, 最後形成關節畸形, 此期往往通過單純內科治療療效不好, 還需要外科的關節鏡及外科手術治療, 關節強直影響關節功能者往往需要關節置換才可以正常生活。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 及適當的藥物治療症狀都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 運動時會使關節滑液在軟骨內的迴圈。 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 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 進而早期退化。 反之, 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 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 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 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 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故運動原則為“不負重或少負重”, 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 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 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骨性關節炎是常見病, 一般不侵犯內臟, 早期規範治療預後好。 骨性關節炎生活方面建議勞逸結合, 如果體型肥胖建議減肥, 減少負重關節過度勞損,

運動方面可以選擇引體向上或游泳以減輕雙膝雙髖負重, 讓負重的關節得到休息。 有此可見, 骨性關節炎如果沒有及時就醫, 持續性骨破壞, 重者會造成關節畸形, 甚至需要關節置換, 故早期及時就醫, 可以明確改善骨關節炎的預後。

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炎怎麼辦呢?看著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知道怎麼做了, 當人們出現退行性關節炎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關節疼痛, 麻木等情況, 因此當你發現這樣的狀況, 一定要及時的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這樣就能及早的治療疾病, 讓你的身體恢復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