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今日立冬吃什麼好?

立冬吃什麼

立冬, 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 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 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 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

並非都以“立冬”為准, 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度為冬季。 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 結束之意。 中醫學認為, 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 陰氣盛極, 草木凋零, 蟄蟲伏藏, 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以冬眠狀態, 養精蓄銳, 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氣溫漸漸下降, 養生立冬吃什麼, 立冬節氣到來之前要注意些什麼呢?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 “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 “冬者, 天地閉藏, 水冰地坼。 ”自然界陰盛陽衰, 各物都潛藏陽氣, 以待來春。 “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 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 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 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 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 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 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 因此, 往往一個冬季過後, 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 如缺乏維生素C, 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 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 如甘薯、馬鈴薯等。 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 還有維生素A, 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 多吃薯類, 不僅可補充維生素, 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 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 除大白菜外, 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 要經常調換品種, 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立冬進補方法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 進補時, 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 最好先做引補, 一般來說, 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 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 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 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 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進補注意事項

立冬補冬, 不可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虛者補之,

寒者溫之”的古訓, 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少食生冷, 但也不宜燥熱, 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 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如:牛羊肉、烏雞、鯽魚, 多飲豆漿、牛奶, 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這裡須要注意的是, 我國幅員遼闊, 地理環境各異,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 同屬冬令, 西北地方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方天氣寒冷, 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 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 但氣溫較西北地方要溫和的多, 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 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 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

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 還應因人而異, 因為食有穀肉果菜之分, 人有男女老幼之別, 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 本著人體生長規律, 中醫養生原則, 少年重養, 中年重調, 老年重保, 耋耄重延。 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 萬不可盲目“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