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泡腳加入5種“料” 暖身祛病勝補藥!5個禁忌別碰
入秋越深, 愈發感受到涼意了。 中醫講“百病從寒起, 寒從腳下生”, 每天用熱水泡泡腳, 驅除寒氣, 是很愜意的。 中醫認為, 鼻為苗竅之根, 耳為神機之根, 乳為宗氣之根, 腳為精氣之根。 鼻、耳、乳是人體三個方面的根本, 而腳是人體總的精氣之源。 因此雙腳對於人體來說格外重要。
作為人的第二心臟, 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 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的穴位和反射區, 促進人體血液迴圈, 加快體內新陳代謝, 調理內分泌系統, 增強人體器官機能, 達到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早在幾千年前, 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
該怎麼“泡腳”
既然是泡腳, 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 合適的水溫、水量和時間都非常重要, 最好再來點足底按摩, 那就更加完美了。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 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 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 其實並不然。 成年人的泡腳最佳水溫在38℃~43℃左右, 比人體溫度稍高一點便可, 老年人和小孩兒的泡腳最佳水溫在35℃~40℃左右。 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 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 假如水溫過高的話, 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 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 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對身體不利。
泡腳不同於洗腳, 水位最好高一些, 以沒到膝蓋為宜,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 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熱水, 持續泡一兩個小時, 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泡腳時間過長, 血管長時間擴張, 容易引起腳部皮膚破皮。 正確的做法是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約30分鐘為宜, 老年人的泡腳時間以20分鐘為宜, 小孩兒的泡腳時間以15分鐘為宜。
中醫認為, 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下都有相應投影, 腳底有六十餘個穴位, 經常按摩這些穴位, 可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上下貫通、平衡陰陽、擴張血管、溫煦臟腑, 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 足底按摩一般間隔1~3日一次為宜。 因為按摩消耗氣血, 即使是輕柔的手法做按摩, 也會使氣血循環加快, 有所消耗。 間隔1~3天,
用什麼“泡腳”
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 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 加上地心引力的影響, 血液回流時就特別費勁。 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 如果腳部受涼, 就會全身寒冷, 機體抵抗力下降, 疾病就可能乘虛而入。
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 如果每天適度泡腳, 就等於在身體的下部加了一個“泵”, 不僅可以助心臟一臂之力, 加速血液迴圈, 達到增加機體抵抗力的功效;還可以改善腳部皮膚、達到緩解和消除疲勞的功效。
而且, 在熱水中加入不同的材料才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 比如加入牛奶可以滋潤皮膚,
泡腳的禁忌症
人們常說:“春天洗腳, 升陽固脫;夏天洗腳, 暑濕可祛;秋天洗腳, 肺潤腸濡;冬天洗腳, 丹田溫灼。 ”然而, 泡腳雖好, 但並不是人人適應, 也需對症下藥。
太飽太餓時不宜泡腳
因為此時泡腳, 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 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 還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不宜泡腳
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 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 因為這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 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 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
糖尿病患者要留意水溫高低
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 即使水溫很高, 他們也感覺不到, 容易被燙傷, 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腳步患有皮膚病者不宜泡腳
腳部有嚴重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的患者不宜泡腳, 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兒童不宜泡腳
兒童是“純陽之體”, 就容易發熱, 愛上火。 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 會熱上加熱。 特別是嬰幼兒, 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 大人覺得水溫稍熱, 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 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 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 所以不建議嬰幼兒用熱水泡腳。 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 洗完後,
女性經期別亂用中藥泡腳
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 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 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 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 (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