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塑化劑風波引出食品法規問題

導語:塑化劑風波導致了又一輪食品危機, 在眾多食品危機事件背後, 一些食品法規問題漸漸浮出了水面。

自塑化劑風波爆發以來,

臺灣引以為豪的食品安全形象一落千丈。 台當局懲處不法廠商、修正食品檢驗制度、公開道歉, 希望挽回損失, 重塑形象。 但是, 可以預見, 這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因為染毒的不僅是食品, 還有全世界消費者的信心。

食品法規不夠用

據臺灣《聯合報》6月7日報導, 彰化檢方偵辦塑化劑案已到尾聲, 依據島內現有的“食品衛生管理法”, 生產有毒塑化劑並供應給各行業的源頭企業之一昱伸, 其老闆賴俊傑可能被求30年的最高刑期。

賴俊傑供稱, 每月購買塑化劑約5噸, 調製成黑心起雲劑約50噸, 賣給下游16家盤商, 每月營業額約300萬元(新臺幣, 下同), 獲利一成。 根據檢方掌握的訊息, 從2006年至今, 賴俊傑制售含塑化劑的黑心起雲劑、香醬,

交易就超過200次。 按次裁罰, 每次最高可以罰款30萬元。 但是, 昱伸成立於 1994年, 2006年之前的交易記錄極少。

目前, 遭塑化劑污染的臺灣產品已達近千種, 人們幾乎每天接觸到的各種運動飲料、麵包、蛋糕、果汁等, 都難逃其害, 連兒童藥品、鈣片都未能倖免。 島內輿論認為, 黑心商人幾十年毒化臺灣的行徑, 求刑30年未免太低。 在“立法院”, 藍綠“立委”已提出多種食品安全法修改版本, 要求提高刑責。

臺灣各縣市稽查販賣商家近3萬家, 下架產品2萬多項次。 臺灣食品藥物管理機構已到四大連鎖超商總公司查對所有五大類產品的證明檔, 合計查核1710項。

8日晚, 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召集當局相關部門舉行“因應塑化劑事件會議”, 確定塑化劑事件的處理方針。

此前, 他已要求臺灣行政主管部門研擬賠償事宜。

還有其他“XX劑”

臺灣一向以食品安全自豪, 塑化劑風波猶如突如其來的重拳, 讓臺灣人一時難以置信。 人們希望這只是小概率事件, 但有跡象表明, 塑化劑恐怕並非粥裡唯一的老鼠屎。

彰化縣衛生局追查昱伸下游廠商時意外發現, 好幾家企業販售的濃縮果醬“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 完全是化學香料與色素調製而成, 知名連鎖茶飲“鮮茶道”的4種濃縮果醬, 也驗不出果汁成分。 還有多少不知名的化學藥劑摻進了臺灣食品, 成了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