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過年那些健康事 你做到了嗎?

編輯寄語

春節期間美食不斷, 即便是喊著要“減肥”的人, 往往都很難控制攝入食物的品種和數量, 以至於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鹽的食物, 一不留神就“每逢春節胖三斤”了。 此外, 走親訪友, 互相拜年, 喝酒打麻將、上網看電視也成了主旋律, 而且常常一玩到深夜。 許多“春節病”也隨之而來了。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 我們也要告別生活中的不健康習慣, 迎接健康新理念。 本期, 我們《健康週刊》特意邀請了相關營養和醫學專家聊一聊“過年那些健康事”, 和大家一起學習健康知識, 提高健康素養。 我們還要送大家一副健康春聯:上聯是“多果蔬控慢病戒煙限酒辭舊歲”,

下聯是“少熬夜多運動心情舒暢迎新春”, 橫批為“健康過大年”。

快過年了, 朋友們要聚起來, 家裡掌勺的要張羅起來, 忙碌了一年, 誰不想開開心心地舒坦幾天?但是在一起“飯醉”多了, 來者不拒地吃喝, 可是會讓身體苦不堪言, “每逢春節胖三斤”並不僅僅是戲言, 而真的變成了事實。 除了餃子、春聯, 你也許還會想起劈裡啪啦的爆竹和滿地的紅紙屑, 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些意外傷害的高發期。 這都需要我們未雨綢繆, 別讓意外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給新春佳節蒙上了陰霾。

過年怎麼吃:飲食有節, 吃好主食, 多吃果蔬

春節期間美食不斷, 即便是喊著要“減肥”的人,

往往都很難控制攝入食物的品種和數量, 以至於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鹽的食物。 連續吃上七八天, 腸胃再好的人也會變得食欲不振。 大魚大肉吃多了還容易出現口舌生瘡、牙齦出血、嘴角起泡、便秘等症狀。

控制飲食吃好主食。 北京友誼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丁冰傑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採訪時提醒說, 過節控制自己的嘴癮, 得遵循主食攝入定量、簡單、雜糧三個原則, 從吃好主食開始。

丁冰傑建議, 首先需要保證主食的量, 每天至少4~5兩, 不能用水果、蔬菜替代。 一斤蔬菜所含的能量不如二兩饅頭, 用菜來代替主食, 容易餓, 吃零食就會多。 主食還得簡單化, 製作越煩瑣的主食, 所含的添加劑就越多反而不健康,

高檔糕點不如烙餅有營養, 烙餅不如白飯。 在做主食的時候, 還要粗細搭配, 在精米精面裡面加一些燕麥、玉米麵等, 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膳食纖維, 排解大魚大肉的節日帶來的油膩。

多吃果蔬少油鹽。 春節期間的飲食不妨參考新版《健康素養66條》, 首先, 仍應以穀類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葷素、粗細搭配。 特別建議每天攝入1斤蔬菜, 其中一半應是深色蔬菜。 其次, 每天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用優酪乳、自製豆漿等代替其他甜飲料。 再次, 蛋白質的攝取上, 可以用魚蝦等海鮮替代部分肉類。 第四, 膳食要清淡, 要少油、少鹽、少糖。 比如用清蒸魚代替紅燒魚、用排骨湯代替燒排骨等。 最後, 親友聊天時不要只嗑瓜子、吃糖果,

可以多準備一些水果, 如梨、柑橘、柚子、草莓等。

吃得太多蒸點山楂。 丁冰傑還建議, 山楂具有很強的助消化功能, 在大魚大肉之後, 吃點山楂, 能有效清腸排毒。 但由於山楂裡含有大量有機酸、果酸, 生吃過多會對胃有一定的刺激, 建議不妨蒸著吃, 不但可以減少胃部的刺激, 還能健脾開胃、消食化滯。 做法:將山楂洗淨後除核, 放在碗裡加入適量的水和冰糖, 放蒸鍋上蒸約15分鐘就可。 此外, 還可以備點薏苡仁, 晚上煮粥喝, 能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過年怎麼喝:飲料首選果蔬汁、牛奶、豆漿等, 喝酒應限量

過節走親訪友, 免不了觥籌交錯, 推杯換盞, 但是喝什麼也是一個不好做的選擇題。 在“無酒不成席”的傳統觀念驅使下, 春節時很多人的飲酒量往往增大,

大到最後很容易醉倒一片, 吃下去的美食也都“貢獻”給了馬桶。

走親訪友限酒禁煙。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偉偉表示, 飲酒對健康的危害早已不新鮮了。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 60種疾病與過量飲酒相關, 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硬化、骨質疏鬆、高血壓、冠心病等。 新版《健康素養66條》指出, 吸煙和二手煙暴露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病。

在酒桌上要學會拒絕, 不妨提前想好不傷和氣的拒酒詞, 比如對酒精過敏、正在吃感冒藥等。 。 如果非要喝酒, 一定要控制好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0克, 約為一杯紅酒的量。 另外要避免空腹喝酒和“一口悶”。

陳偉偉還表示, 春節期間不論在餐館還是家中, 很多時候一進屋大都是煙霧繚繞, 充斥著嗆鼻的煙味。 其實控煙限酒並不是春節才要注意的, 而要貫徹到每一天的生活中, 特別要為妻子和孩子考慮, 不要讓他們吸二手煙。

挑選飲料看這兩“短”。 丁冰傑建議, 選擇飲料要看兩短。 一個是配料表越短越好, 那些配料表有一長串的, 往往添加劑較多, 很多人看都不看就喝下去一大堆的添加劑。 一個是保質期越短的越好, 那些保質期長達半年、一年的飲料, 主要還是靠防腐劑。

丁冰傑推薦, 春節可喝兩類飲料, 原果汁含量40%以上果蔬汁和優酪乳、純牛奶、豆漿這類蛋白飲料, 營養豐富, 口感也很好。

過年怎麼動:避免久坐, 多動多走,動要挑“時”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與親友打牌、搓麻將,兩三個小時不下桌;一頓飯從中午吃到傍晚,推杯換盞、吞雲吐霧,一下午屁股都沒離開椅子……春節期間是久坐的“重災區”,而這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少坐多走儘量動動。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提到“久坐傷肉”是指,久坐不動,氣血不暢,會使肌肉鬆弛、倦怠乏力,重則還會影響到血液迴圈,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精神壓抑。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研究表明,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不動,身體長時間處於低能量消耗狀態,使得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腰腹圍增加,提高肥胖風險,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久坐不動還易導致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進而增加血栓發生的概率。此外,久坐導致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新版《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成年人每日應當進行6000~10000步當量的身體活動。北京友誼醫院健康教育科健康管理師吳靜對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建議說,春節時,應利用一切機會站起來、動起來。比如走親戚或購置年貨時,能走著去就別開車;年輕人回家別一屁股坐進沙發玩手機、看電視,多幫父母做做家務,擦擦玻璃、洗洗菜,陪他們外出逛逛街、散散步等,好好陪陪父母,還能動起來;打牌時注意時間,每隔半小時就起身倒杯水,活動活動。

運動挑“時”否則傷身。節前節後大家吃得好怕胖,也會有去鍛煉的衝動,但也得挑挑時間。吳靜介紹,冬季早晨地面氣溫低,汽車尾氣等各種有害物質就會聚在地面,不能向空氣上層擴散。人們如果早起鍛煉,大多易出現乏力、頭暈、咽喉炎、氣管炎等疾患,反而危害健康。因此,建議上午10點左右出門鍛煉身體。這時,太陽把地面慢慢曬暖,空氣開始上下對流,污染物向高空擴散,地面變得清新,這時候鍛煉呼吸到的空氣更健康。

另外,吳靜提醒,人在正常的適度鍛煉後應感到很舒服。如果沒有舒適感,說明鍛煉強度過大。過度鍛煉會造成關節、肌肉、肌腱和骨骼疼痛,反而使人感到煩躁不安。

過年怎麼玩:娛樂有度,規律作息,拒絕意外

沒日沒夜地吃喝玩樂,是不少人春節假期的主題。而無休止的鞭炮聲也讓許多人休息不好,春節過後紛紛喊累。

娛樂適度避免熬夜。熬夜違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新版《健康素養66條》建議,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因此,我們切不可因為放假而放縱自己,保持規律作息,11點前就上床睡覺。如果因為有人放鞭炮而睡不好,次日要好好午睡,把精神補回來。

如果必須要熬夜,則要注意補水,可以喝紅茶。夜宵可以選擇水果、堅果、優酪乳等。比如杏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飽腹感強;優酪乳含有蛋白質和脂肪,加點新鮮水果,口感和營養更豐富。

遠離意外確保平安。春節最易發生的傷害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炸傷。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傳統年俗之一,但年年都有因燃放煙花爆竹被炸傷的案例,而大多數炸傷發生在青少年和兒童身上。其次是交通意外,春運正值農閒,趕集、民俗活動集中,麵包車超員超速、貨車和拖拉機載人、酒駕等違法行為多發,事故風險較大。此外,掃除時發生的跌傷以及貓狗咬抓傷等也很常見。

過節圖的是開心,一定要避免去做危險的事。年味不只是鞭炮的硝煙味,中國有豐富的年俗,少了放鞭炮,還有除塵、掛年畫、貼窗花、賞燈會等。如果一定要放鞭炮,切忌在手裡燃放,觀看放鞭炮時應離遠點。一旦不慎被炸傷,要先將異物清除乾淨,反復沖洗創面,用無菌或清潔的布類包紮傷口,儘快去醫院。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減少道路交通傷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則提示,春節開車走親戚,儘量不開夜車;出門前看天氣預報,避免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中行車;駕車時集中精神,不要接打手機、玩微信,舉家出行時要避免與同車人嬉笑打鬧。注意克服急躁情緒,保持心境平和,防止路怒、追逐競駛等。

走親戚、訪老友、會同學,大吃大喝、熬夜打牌、通宵歡歌……春節假期的娛樂放鬆,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突然的變化可能會讓你的身體吃不消。這不,身體的各個器官就紛紛跳出來“抗議”了。究竟它們有什麼話想說給主人聽呢?(記者 項丹平) 多動多走,動要挑“時”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與親友打牌、搓麻將,兩三個小時不下桌;一頓飯從中午吃到傍晚,推杯換盞、吞雲吐霧,一下午屁股都沒離開椅子……春節期間是久坐的“重災區”,而這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少坐多走儘量動動。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提到“久坐傷肉”是指,久坐不動,氣血不暢,會使肌肉鬆弛、倦怠乏力,重則還會影響到血液迴圈,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精神壓抑。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研究表明,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不動,身體長時間處於低能量消耗狀態,使得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腰腹圍增加,提高肥胖風險,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久坐不動還易導致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進而增加血栓發生的概率。此外,久坐導致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新版《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成年人每日應當進行6000~10000步當量的身體活動。北京友誼醫院健康教育科健康管理師吳靜對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建議說,春節時,應利用一切機會站起來、動起來。比如走親戚或購置年貨時,能走著去就別開車;年輕人回家別一屁股坐進沙發玩手機、看電視,多幫父母做做家務,擦擦玻璃、洗洗菜,陪他們外出逛逛街、散散步等,好好陪陪父母,還能動起來;打牌時注意時間,每隔半小時就起身倒杯水,活動活動。

運動挑“時”否則傷身。節前節後大家吃得好怕胖,也會有去鍛煉的衝動,但也得挑挑時間。吳靜介紹,冬季早晨地面氣溫低,汽車尾氣等各種有害物質就會聚在地面,不能向空氣上層擴散。人們如果早起鍛煉,大多易出現乏力、頭暈、咽喉炎、氣管炎等疾患,反而危害健康。因此,建議上午10點左右出門鍛煉身體。這時,太陽把地面慢慢曬暖,空氣開始上下對流,污染物向高空擴散,地面變得清新,這時候鍛煉呼吸到的空氣更健康。

另外,吳靜提醒,人在正常的適度鍛煉後應感到很舒服。如果沒有舒適感,說明鍛煉強度過大。過度鍛煉會造成關節、肌肉、肌腱和骨骼疼痛,反而使人感到煩躁不安。

過年怎麼玩:娛樂有度,規律作息,拒絕意外

沒日沒夜地吃喝玩樂,是不少人春節假期的主題。而無休止的鞭炮聲也讓許多人休息不好,春節過後紛紛喊累。

娛樂適度避免熬夜。熬夜違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新版《健康素養66條》建議,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因此,我們切不可因為放假而放縱自己,保持規律作息,11點前就上床睡覺。如果因為有人放鞭炮而睡不好,次日要好好午睡,把精神補回來。

如果必須要熬夜,則要注意補水,可以喝紅茶。夜宵可以選擇水果、堅果、優酪乳等。比如杏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飽腹感強;優酪乳含有蛋白質和脂肪,加點新鮮水果,口感和營養更豐富。

遠離意外確保平安。春節最易發生的傷害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炸傷。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傳統年俗之一,但年年都有因燃放煙花爆竹被炸傷的案例,而大多數炸傷發生在青少年和兒童身上。其次是交通意外,春運正值農閒,趕集、民俗活動集中,麵包車超員超速、貨車和拖拉機載人、酒駕等違法行為多發,事故風險較大。此外,掃除時發生的跌傷以及貓狗咬抓傷等也很常見。

過節圖的是開心,一定要避免去做危險的事。年味不只是鞭炮的硝煙味,中國有豐富的年俗,少了放鞭炮,還有除塵、掛年畫、貼窗花、賞燈會等。如果一定要放鞭炮,切忌在手裡燃放,觀看放鞭炮時應離遠點。一旦不慎被炸傷,要先將異物清除乾淨,反復沖洗創面,用無菌或清潔的布類包紮傷口,儘快去醫院。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減少道路交通傷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則提示,春節開車走親戚,儘量不開夜車;出門前看天氣預報,避免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中行車;駕車時集中精神,不要接打手機、玩微信,舉家出行時要避免與同車人嬉笑打鬧。注意克服急躁情緒,保持心境平和,防止路怒、追逐競駛等。

走親戚、訪老友、會同學,大吃大喝、熬夜打牌、通宵歡歌……春節假期的娛樂放鬆,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突然的變化可能會讓你的身體吃不消。這不,身體的各個器官就紛紛跳出來“抗議”了。究竟它們有什麼話想說給主人聽呢?(記者 項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