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浙貝母的名稱及基本資訊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分類:百合科(Liliaceae)、貝母屬(Fritillaria)
分佈:產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 也分佈於日本。
海拔:near sea level to 600
命名來源:[Ann.Mus. Bot. Lugd.-Bat. 3: 157. 1867]
浙貝母 (《藥材學》)
【異名】土貝母(《本草正》), 象貝(《經驗廣集》), 浙貝、象貝母(《百草鏡》), 大貝母(《本草正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
【植物形態】浙貝母多年生草本。 鱗莖半球形, 直徑1.5~6釐米, 有2~3片肉質的鱗片。
莖單一, 直立, 圓柱形, 高50~80釐米。
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生, 罕互生, 狹披針形至線形, 長6~17釐米, 寬6~15毫米;中上部的葉常3~5片輪生, 罕互生, 葉片較短, 先端卷鬚狀。
花單生於莖頂或葉腋, 花梗長1~1.5釐米;花鐘形, 俯垂;花被6片,
蒴果卵圓形, 直徑約2.5釐米, 有6條較寬的縱翅, 成熟時室背開裂。
種子扁平, 近半圓形, 邊緣具翅。
花期3~4月。 果期4~5月。
生於濕潤的山脊、山坡、溝邊及村邊草叢中。
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採集】5~6月採挖, 洗淨泥土, 大小分開, 大者摘去心芽, 分作2片, 呈元寶狀, 稱元寶貝, 小者稱珠貝。 分別置擦籠內, 擦去外皮, 加石灰拌勻, 經過一夜, 使石灰滲入, 曬乾或烘乾。
【藥材】①元寶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片。
一面凸出, 一面凹入, 呈元寶狀, 瓣長約1.7~4釐米, 厚7~17毫米。
表面白色, 或帶淡黃色, 被有白色粉末,
氣微劈, 味苦。
②珠貝為完整的鱗莖, 呈扁圓球形, 高1~1.7釐米, 直徑2~3.5釐米。
表面白色, 外層兩枚鱗葉肥厚, 略似腎臟形, 中央為2~3枚皺縮的小鱗葉及殘莖, 內表面墾淡黃白色。
質地、氣味同元寶貝。
上述二種藥材, 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 個較小、表面灰白色、斷面中心棕紅色者為質次。 元寶貝較珠貝為優。 主產浙江, 安徽、江蘇亦產。
江蘇產者稱蘇貝母, 為浙貝母的野生種, 其鱗莖較栽培種為小, 直徑2~3.5釐米, 高1~1.5釐米。
藥材與珠貝相類。
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基本藥理
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斯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鱗莖。 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作用。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痛癤腫毒。
植物特性
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 白色, 上下微凹入, 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 直徑2~6釐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著生在鱗莖盤上。 莖單生, 直立, 圓柱形, 高30~80釐米, 光滑無毛, 有蠟質。 單葉, 無柄;下面葉較寬, 上面葉較窄, 被針形至線狀被針形, 長6-15釐米, 寬0.5~1.5釐米, 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 頂端呈卷鬚狀。 花單生於莖項或上部葉腋間, 有短梗。 一般植株有3~9朵花, 總狀排列, 開放時下垂,
生長特性
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 生長溫度4~30℃, 過低或過高均休眠。 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 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比較耐寒, 在北京能在地裡越冬。 黏土、乾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