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人群管好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 只有管好蛋白質的攝入, 才能更好地延長生命長度並拓寬生命的寬度。
兒童青少年:
蛋白質供能比別超過15%
孩子之于蛋白質, 就像蓋大樓需要的主要建築材料一樣, 如供應不足, 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發育遲緩、貧血、乏力、食欲不振以及抵抗力差、智力低下等問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倩介紹, 2013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推薦攝入量對於6~18歲兒童的量是每天40~75克左右, 要占總能量攝入的15%左右。
雖然蛋白質似乎對健康沒有太大損害,
老年人:
年齡越大蛋白質越吃不夠
年齡一大, 身體的骨骼肌丟失增加, 而且老年人對蛋白質的合成效率比年輕人要低, 尤其是當你在蛋白質水準比較低的情況下, 有更高的合成抵抗。 因此, 老年人的蛋白質需要量比年輕人要高。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臨床營養中心孫建琴教授所在團隊曾對上海三個社區中等生活水準的健康老年人做過調查,
孫教授建議, 老年人還要吃一些“硬菜”, 也就是葷菜。 吃一些瘦肉、魚肉還是必要的, 但是硬菜要吃得細軟, 不僅容易咀嚼, 而且更有利於吸收, 血漿當中的氨基酸都要高得多。
老年病人:
預後跟蛋白質攝入相關
正常情況下, 健康人吃完飯後蛋白質變成氨基酸供給肌體各組織。 而在疾病狀態下, 病人進食量少, 蛋白質不足以供給全身各器官來用, 在這種情況下, 機體就會把骨骼和骨骼肌肉裡的蛋白質轉換成其它臟器能夠用的, 這樣就產生了肌肉的丟失。
據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Ardy Van教授介紹, 10%的肌肉丟失會影響病人的免疫, 容易感染, 如果到了40%的肌肉丟失, 就有死亡危險。
大量臨床研究證據表明, 重症病人的預後跟蛋白質攝入密切相關, 攝入不足, 會影響到他的預後和生存期。 (喬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