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夏季適宜喝熱飲
湯羹飲食夏季為宜
一年四季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更迭變遷, 萬物隨之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 人體氣血的運行也會有相應的調整。
夏季陽氣發洩, 人體機能亦應跟上陽氣發洩的節律, 氣血活動趨於向表, 人的陽氣也浮越於外, 腠理(汗孔)易開泄而多汗, 所以夏季本宜汗出, 汗出則熱隨之而瀉。 古代醫家認為人之所以能汗出, 全賴食入之水谷, 水穀既可滋汗源, 又可助汗出, 正如感冒服藥後多飲熱水以取汗。 所以, 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汗出不暢可以喝熱飲,
專家介紹說, 夏季煲湯以廣東人以及韓國人最為著名。 夏季暑熱之氣易耗氣傷陰, 而且嶺南地區地氣濕熱, 長久居住, 熱毒、濕氣侵身在所難免, 因而廣東人煲湯取清熱解暑、瀉火解毒、益氣生津之功。
同樣, 韓國民眾通常在每年的頭伏、中伏、末伏這三天要進補營養品, 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參雞湯, 湯料中有鮮高麗參、糯米、紅棗、蒜、薑、栗子等。 他們認為, 參雞湯營養豐富、熱量高, 有助於恢復炎熱天氣所消耗的體力。 故古人有“春夏養陽”的原則, 即對“能夏不能冬”的陽虛陰盛患者,
夏季養生適宜熱飲
專家指出, 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 要求人們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 並且順乎自然界的運動變化適時護養調攝。
專家補充說, 夏季自然界陽氣盛, 人體氣血趨向於表。 陽氣浮越於外, 陰陽平衡, 則陰氣伏藏於內,而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亦偏嗜滋膩厚重之品,而不喜歡淡滲之物,故脾陽屢屢被傷,濕邪最易來襲;且暑濕彌漫之時,又多貪涼,冷飲不絕,瓜果生食,更加四時寒涼之物,夜夜貪食礙脾之酒肉,而使身體內部臟腑形成一個寒濕的“格局”。所以,人們在夏季需要適當服用一些姜湯等辛溫、宣發之品。
則陰氣伏藏於內,而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亦偏嗜滋膩厚重之品,而不喜歡淡滲之物,故脾陽屢屢被傷,濕邪最易來襲;且暑濕彌漫之時,又多貪涼,冷飲不絕,瓜果生食,更加四時寒涼之物,夜夜貪食礙脾之酒肉,而使身體內部臟腑形成一個寒濕的“格局”。所以,人們在夏季需要適當服用一些姜湯等辛溫、宣發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