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醉酒傷身 三個方子應對醉酒

葛花飲防醉酒

酒前、酒中、酒後連續喝葛花茶, 可起到防醉酒的作用。 方法是:取葛花10~15克, 煎湯代茶飲, 也可以用開水沖泡, 蓋上蓋15分鐘後飲用。

葛花為豆科植物葛的花, 呈淡紫色, 未開放時入藥為佳。 中醫認為, 葛花味甘, 性涼, 歸胃經, 有解酒毒、清濕熱、止血的功效, 主治傷酒、口渴、頭痛頭暈、脘腹脹滿、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吐血、腸風下血等證。 葛花解酒自古多有記載, 其中《滇南本草》的記載最為明確:“葛花解酒醒脾, 治胸膈飽脹發呃, 嘔吐酸痰, 酒精傷胃, 吐血嘔血, 消熱, 解酒毒。 ”

臨床實踐表明, 葛花是最常用、有效的解酒中藥之一,

這是因為葛花中的皂角甙和異黃酮具有氧化還原作用, 可加速酒精氧化, 使乙醇失去毒性, 收縮和保護胃腸黏膜, 減緩酒精的吸收, 阻止酒精快速大量地進入血液迴圈。 如果醉酒者屬濕熱內蘊, 出現胸脘脹悶、噁心嘔吐等, 可在上方中加入藿香6克。

淡竹葉除煩渴

中醫認為, 酒性大熱, 過飲易致心火熾盛, 出現心煩、頭痛、口爛、舌瘡, 還會移熱小腸, 引起小便短赤、澀痛。 可取淡竹葉30~50克, 煎服, 每日3次, 也可煮粥食用, 能緩解酒熱煩渴、小便不利。 淡竹葉, 別名碎骨子、山雞米等, 味甘, 性寒, 入心、胃、小腸經, 擅長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 常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中暑、淋痛、口糜舌瘡、牙齦腫痛、急性腎炎、膀胱炎等。 現代研究也表明,
淡竹葉具有利尿、抑菌、解熱、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淡竹葉上可清心火, 下能利尿而引熱下行, 對酒毒引起的心熱煩渴、胃熱欲嘔、小便黃赤等, 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酒後肺熱咳嗽、痰多, 可在上方基礎上加陳皮10克煎服;口渴、口臭者, 可加蘆根30克、石斛15克同煎;愛貪杯者, 平時用淡竹葉、菊花、薄荷同煎代茶飲, 也有一定防醉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 淡竹葉用鮮品為佳, 水沸後煎10分鐘即可, 不宜久煎。 濕熱體質、體虛有寒、腎虧尿頻者, 不宜使用本方。 白茅根解酒毒 酒後面紅耳赤、面色蒼白、噁心嘔吐、頭痛、心慌、目眩者, 可取白茅根幹品15~30克, 水煎服, 如果是鮮品白茅根, 用量應加倍, 一日1劑, 分2~3次服完, 能緩解症狀。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
味甘, 性寒, 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 主治血熱出血、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酒中毒等。 早在《千金方》中就有“解酒毒, 恐爛五臟, 茅根汁, 飲一升”的記載。 白茅根可宣通臟腑、暢達經絡, 能通過清肺內餘熱、滋胃中津液, 達到“解熱敗毒”的解酒效果。 白茅根還能促進水液代謝, 這對稀釋酒精濃度、減輕酒醉症狀有很大幫助。 研究發現, 白茅根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對酒精中毒所致的肝、腦損傷有保護作用。 酒醉後咽幹喉痛、煩熱欲嘔嚴重者, 可用白茅根15克與蘆根30克同煎。 需要提醒的是, 症狀緩解後就應立即停用, 不宜久服, 脾胃虛寒或腹瀉者忌用。 需要強調的是, 以上諸方對緩解酒醉雖有一定效果, 但並不能完全規避酒醉危害。
要想防止醉酒傷身, 關鍵還是要飲酒有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