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脖子胸口出汗怎么回事

汗液的排出是人體最正常的一種生理活動, 可以排出身體中的毒素, 如果感覺到脖子和胸口出汗比較多, 這是由于身體比較濕熱, 熱氣都聚集在胸腔內, 會出現口干舌燥, 咽痛等癥狀, 出現這種情況, 一定要多補充水分。 水分的攝入可以加速身體的循環, 也可以排出身體中的毒素。 會緩解胸口出汗的癥狀。

本方所治為上、中二焦邪郁生熱證。 熱聚胸膈, 故癥見身熱口渴, 胸膈煩熱。 火熱上沖, 而見面赤唇焦, 口舌生瘡, 咽痛, 吐血等。 燥熱內結, 不從下泄, 而見便秘溲赤。 上有無形之邪熱, 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積滯, 非下不除。 故須清熱瀉火通便為治。 方中重用連翹, 清熱解毒以為君。 配黃芩以清胸膈郁熱;山梔通瀉三焦, 引火下行;大黃、芒硝瀉火通便, 以蕩熱于中, 共為臣藥。 薄荷、竹葉輕清疏散, 以解熱于上;兼有“火郁發之”之義而為佐。 使以甘草、白蜜, 既能緩和硝、黃峻瀉之力,

又能存胃津, 潤燥結, 和諸藥。 全方配伍, 共奏瀉火通便, 清上泄下之功。

此方配伍特點, 是既有連翹、黃芩、梔子、薄荷、竹葉, 疏解清泄胸膈邪熱于上;更用調胃承氣湯合白蜜, 通便導滯, 蕩熱于中, 使上焦之熱得以清解, 中焦之實由下而去。 是以清上與泄下并行, 但瀉下是為清泄胸膈郁熱而設, 所謂“以瀉代清”, 其意在此。

運用

1.本方證為上、中二焦火熱熾盛, 以胸膈煩熱, 面赤唇焦, 煩躁口渴, 舌紅苔黃, 脈數為證治要點。 本方雖有通腑之力, 但其用重在胸膈之熱, 而不在大便之秘, 即使大便不秘, 而胸膈灼熱如焚者, 亦應施用。

2.若熱毒壅阻上焦, 癥見壯熱, 口渴, 煩躁, 咽喉紅腫, 大便不燥者, 可去樸硝, 加石膏、桔梗以增清熱涼膈之功。

3.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體炎、膽道感染、急性黃疸型肝炎等屬上、中M焦火熱者, 均可加減用之。

文獻摘要

《成方便讀》:“若火之散漫者, 或在里, 或在表, 皆可清之散之而愈。 如挾有形之物, 結而不散者, 非去其結, 則病終不痊。 故以大黃、芒硝之蕩滌下行者, 去其結而逐其熱 然恐結邪雖去, 尚有浮游之火, 散漫上中, 故以黃芩、薄荷、竹葉清徹上中之火;連翹解散經絡中之余火;梔子自上而下, 引火邪屈曲下行, 如是則有形無形上下表里諸邪, 悉從解散。 用甘草、生蜜者, 病在膈, 甘以緩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