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長紅包硬一按就痛
長期的坐著導致很多人在回家之後發現自己的腿上長了一個紅色的包, 摁下去的時候硬硬的還有些痛,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熱癤, 多是發於夏天。 它主要是皮膚的熱量太高或是被捂在一個悶熱的環境, 導致散不出去變成熱毒。 表現出來就是紅色的硬塊, 伴有疼痛嚴重的甚至是化膿。 知道引起熱癤的原因是熱毒, 那麼治療的方式就是清熱降火, 喝一些金銀花茶或是降火藥都可以。
熱癤歸“溫毒”範疇, 又稱暑癤;有頭癤又稱石癤, 無頭癤又稱軟癤。 病因為夏秋季節氣候炎熱, 或在日光下曝曬, 感受暑毒而成;或由暑濕鬱蒸肌膚, 汗泄不暢, 致生痤痹, 複經搔抓、破傷染毒而成。 多發於頭面部。 體質衰弱, 皮毛不固患兒, 更易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
局部紅、腫、灼熱、疼痛, 突起根淺, 腫勢局限。 出膿即愈。 分二型:
1.暑毒蘊結型
局部紅腫, 掀赤, 灼熱疼痛, 伴發熱口渴, 胸悶泛惡,
2.正虛邪戀型
患處腫硬不消, 膿水淋漓, 皮下潰空如囊狀, 伴低熱, 納呆神疲, 大便溏薄, 舌淡邊有齒痕, 苔薄, 脈軟數。
辨症施治
1.內治法
(1)可應用清暑瀉火, 化濕解毒的中草藥, 如金銀花、連翹、丹皮、竹葉、藿香、佩蘭、赤芍、生甘草。 再隨證選用中藥, 如熱毒熾盛型選用黃連、黃芩、生梔子;正虛邪戀型選用生黃芪、太子參、白術、當歸。
(2)中成藥選用牛黃解毒片、清解片、六應丸或六神丸。
(3)有清熱解毒作用的單味中藥有金銀花、牛黃、蒲公英、大黃、生石膏。
2.外治法
(1)用金銀花露或菊花露將玉露散調糊狀, 敷患處。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
(2)六神丸或解毒消炎丸數粒, 用清水烊化, 外敷熱癤腫脹未潰處, 能清熱消腫。
(3)雄黃30克, 白礬10克, 共研細末, 取10克用醋調糊狀, 塗患處。 能止痛消腫。
(4)鮮紫花地丁, 或鮮芙蓉葉, 或鮮絲瓜, 選1~2種搗爛外敷。 每日2~3次。 用於癤腫尚未破潰者。 功能清熱解毒。
(5)如意金黃散用涼茶汁調, 敷癤腫處。 幹後換藥。 用於熱癤紅腫化膿, 頂部呈黃白色膿塊, 底盤硬腫發紅者。
(6)鹽適量, 用開水沖泡成淡鹽水, 冷卻後用棉棒蘸淡鹽水頻擦患部。 用於熱癤初起尚未成膿時。 可解毒消腫。
飲食調理
1.綠豆、薏苡仁各適量, 煮湯, 隨意服食, 嬰兒可少量頻服。 功能清暑解毒利濕。
2.菱粉、冰糖各適量, 開水沖後, 放涼飲服。 可清暑氣解熱毒。
3.西瓜取汁代茶飲。 可清涼解暑。
4.西瓜翠衣煎湯飲。 可清熱利水消腫。
5.鮮馬蘭頭全草(洗淨)搗爛絞汁, 用溫開水沖服。 用於癤已成膿者。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
6.綠豆、粳米各適量, 煮稀薄粥。 用於癤腫初起, 紅腫熱痛者。 能清解暑毒。
7.生苦瓜1條, 搗爛如泥, 加糖50克搗勻。 2小時後將水濾出, 一次冷服。 用於癤已成膿, 灼痛發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