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飲食必備“食療”小知識

民以食為天, 說明飲食對人的重要性, 但是人人都一日三餐, 可有的人年逾百歲, 有的人卻夭折或疾病纏身。 排除經常鍛煉等因素, 那麼這主要差別就是飲食決定的。 因為合理的飲食需要講求科學, 而且還可以通過食物來解除病痛, 治癒疾病, 強身健體。

節後必備“食療”小知識

科學飲食可使人健康長壽, 飲食不當可使人致病。

食療是以祖國醫學和飲食文化為基礎, 是以提高身心素質、優化生活品質為特點, 能充饑強體、美容養顏、養氣生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預防保健、療疾治病、延年益壽。

食物的特性

食物有四性五味, 即寒、涼、溫、熱四性, 酸、苦、甘、辛、鹹五味。 寒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通便、清熱燥濕等作用;溫性食物具有溫中散寒、助陽補火、補腎壯陽、益氣補中等作用。 酸味能斂汗、止瀉、澀精, 苦味能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瀉下通便, 甘味能補虛和中、緩急止痛,

辛味能發汗解表、行氣活血、化濕開胃, 鹹味能軟堅散結。

食療講究搭配和用量。 食物之間哪些可以搭配?哪些食物搭配會產生不良後果?首先應從食物的特性瞭解起。

飲食療法的法則

1、辯證辯體施治, 食氣必須相投, 這是食治的基本法則。

中醫把各種食物都看作如同藥物, 每味食物都有性味、歸經及不同的功能。 中醫認為正常的人“陰平陽秘”是氣血陰陽和諧的, 飲食起居皆屬正常。 有的人雖無明顯病象, 其實陰陽已有不平衡的跡象。 體質偏熱者, 宜食涼性食物, 如綠豆、黃瓜、西瓜、蓮子、鴨子、河魚等, 應少食辛燥溫熱之物。 體質偏寒者, 則宜食溫性食物, 如韭菜、薑、蒜、龍眼、芒果、牛肉、鰻魚、雞等, 少食寒涼性食物。

2、應“五味相調,

性味相勝”。

一般來說“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味同者作用相近, 味異者作用不同。 五味相調, 在用食時必須注意不同性味食物間的拮抗與協調, 如鱉魚與莧菜, 雞肉與黃鱔, 蜜與蔥一般都不同用, 就是因其性味不相協調的緣故。 五味相調, 還強調了不同性味的食物, 在應用時相互間的比例也要適當。 性味相勝, 強調用食物來糾正陰陽的偏盛和偏衰。

3、食貴有節, 食不欲雜, 胃喜為補。 “飲食有節, 五味調和”, 在食治過程中, 首先要弄清食者的情況, 作出判斷, 然後有針對性地制訂食治方案, 用食必須合理, 品質適當。 “胃喜”才能消化吸收, 對人體起補益作用。

飲食療法的注意事項

1、做到嚴密組方, 根據年齡、性別、季節差異, 適度調整藥、食物的結構。

2、注重藥食宜忌。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變嘔。 ”因此食療之宜忌, 首先要注意適量, 其二要注意果實菜穀中的禁忌, 其三以藥物為主的食療方, 要注意五味之宜忌。 “心病忌鹹, 肝病忌辛, 脾病忌酸, 肺病忌苦, 腎病忌甘”。 還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禁忌, 如應知道“十八反”、“十九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