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翼首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Yì Shǒu Cǎo

【別名】幫子毒烏(藏名)。

【來源】為川續斷科植物翼首草的根。 7~9月采根。 洗淨, 切片, 曬乾。

【原形態】

翼首草, 又名:匙葉翼首花。

多年生草本, 高達50釐米, 全株被毛。 根直, 圓柱形, 黑褐色。 葉根出, 匙形或條狀匙形, 全緣或1回羽狀深裂, 長5~10釐米, 寬1.5~2釐米, 先端圓鈍, 基部漸窄成葉柄。 花莖由葉叢抽出, 高10~35釐米, 無葉;頭狀花序頂生;總苞片葉狀, 卵狀長橢圓形;花白色至粉紅色;萼齒刺毛伏, 刺毛上密被銀白色長柔毛;花冠2唇形, 上唇短, 2裂, 下唇大, 3裂。 雄蕊4, 稍伸出:于房下位, 包於杯狀具長毛的小總苞內。 瘦果呈倒卵形,

扁平, 密被銀白色的長柔毛。

【生境分佈】生於高山草地、路邊及石隙等處。 分佈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含生物鹼、黃酮甙。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苦, 寒, 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 祛風濕, 止痛。 治感冒發燒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症, 心熱, 血熱等。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毒抗菌。 治癰瘡疔毒, 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或研末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