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春遊防過敏,選對四種藥

陽春三月, 正是出遊的好時節。 但是在春天的空氣裡, 卻飄浮著很多花粉、柳絮和微生物。 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 離開家門可謂危機四伏。 一般來說, 花粉等引發的過敏反應, 主要為I型超敏反應, 特點是反應迅速, 來得快消退也快, 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其主要表現有呼吸道症狀, 包括噴嚏、喘息、鼻癢、鼻充血、咳嗽、口腔和咽部發癢, 甚至阻塞呼吸道, 引起窒息或呼吸困難等;也常見一些消化道症狀, 如胃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也有出現皮膚症狀的, 如紅、腫、癢、蕁麻疹、濕疹等。

以下4類藥是過敏的剋星。

患者可以根據症狀進行選擇。

1.抗組胺藥。 這是最常用的抗過敏藥物, 包括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賽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 這類藥物對皮膚黏膜過敏反應的治療效果較好, 對昆蟲咬傷的皮膚瘙癢和水腫也有良效。

2.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 這類藥物主要有色甘酸鈉(咽泰)、色羥丙鈉、酮替芬(甲呱噻庚酮)等, 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潰瘍性結腸炎以及過敏性皮炎等。

3.鈣劑。 主要有葡萄糖酸鈣、氯化鈣等, 能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度, 降低通透性, 從而減少滲出, 減輕或緩解過敏症狀, 常用於治療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通常採用靜脈注射, 起效迅速。

4.免疫抑制劑。 這類藥物有腎上腺皮質激素,

如強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等。 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外源性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 一般外出旅遊不會用此類藥品, 除非是有特殊疾病的患者。

需要提醒的是, 選用抗過敏藥要注意三點, 一是抗組胺藥優先;二是不要長期、大劑量服用某一種抗過敏藥, 否則會使藥物失效;三是在用藥同時, 也要注意對過敏原的控制。 對於吸入性過敏原, 如花粉、塵蟎、粉塵、柳(楊)絮、霧霾、動物皮屑、冷空氣等, 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例如戴口罩。 對於食物過敏原, 比如蝦蟹、海鮮、雞蛋、牛奶、菌類等, 要避免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