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浮動怎麼辦
牙齒浮動一般情況下是感受不到的, 因為牙齒非常牢固, 幾乎不會有妄動的情況, 除非是牙齒的根部斷裂或根部嚴重破損, 這種會導致牙齒浮動明顯, 牙齒浮動會伴有牙齦腫痛, 牙齦炎症, 口臭便秘的現象。
《諸病源候論·齒動搖候》:“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 足陽明之脈又遍於齒, 齒為骨之所終, 髓之所養。 經脈虛, 風邪乘之, 血氣不能榮潤, 故令搖動。 ”臨床有因陽明熱壅、腎陰虧虛、腎氣虧虛之不同。 治宜審因論治。
中醫應用
1、常見證候
(1)胃火燔齒牙齒浮動:牙齒浮動, 伴有牙齦紅腫疼痛, 或牙齦宣露, 口臭, 便秘, 脈滑數, 舌質紅, 苔黃白膩偏幹。
(2)陰虛齒燥牙齒浮動:牙齒浮動, 牙燥隱痛, 繼而牙齦宣露。 伴有腰痠, 頭暈, 耳鳴, 脫髮, 脈細數, 舌體瘦薄, 舌質嫩紅, 苔薄或少苔。
(3)氣虛牙齒浮動:牙齒浮動, 伴有咀嚼無力, 氣短懶言, 脈沉細弱, 舌淡苔白。
(1)胃火燔齒牙齒浮動:多由飲酒過度或嗜食辛辣所致。 齒齦為陽明絡脈所系, 若腸胃積熱, 上蒸於口, 腐其齒齦, 則傷失所固而動搖。 《壽世保元·牙齒》說:“土熱則齒搖。 ”其辨證要點為牙齒浮動與牙眼紅腫或宣露共見, 並有陽明熱證可稽(如口臭、便秘、喜涼飲、脈滑數、苔黃白膩等)。
(2)陰虛齒燥牙齒浮動與氣虛牙齒浮動:均為虛證牙齒浮動。 但陰虛齒燥牙齒浮動多見於青壯年, 或因房勞甚而傷腎精, 或素有遺精之疾, 致腎精不充, 骨健失養, 則齒根動搖。 而氣虛牙齒動多見於老年人, 或勞力過度者, 氣虛失於固攝, 故牙齒浮動。 辨證要點為:陰虛齒燥牙齒浮動, 繼而牙齦宣露, 脈細數, 舌嫩紅, 兼有腎陰不足症狀(頭暈、耳鳴、脫髮等);氣虛牙齒浮動, 牙齦淡紅, 很少有牙齦宣露, 伴有咀嚼無力, 氣短懶言, 脈沉細而不數。 陰虛齒燥治宜滋腎固齒, 方選六昧地黃丸加骨碎補, 或用滋陰清胃固齒丸;氣虛治宜補腎固齒, 方選還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