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肚子黑和腰黑怎麼辦

有些朋友發現, 不知道為什麼, 自己的肚子處和腰部出現了發黑的情況。 一般來說, 我們身體的皮膚顏色是比較統一的, 但是如果身體出現了問題, 那麼很可能會導致皮膚變黑。 肚子黑和腰黑, 很可能是氣滯血淤導致的。 那麼, 氣滯血淤導致的肚子黑和腰黑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介紹一下。

氣滯血淤是指氣滯和血淤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 症狀有性情急躁、胸脅脹滿、胸脅脹滿等。 在中醫理論中, 血的流動是靠氣的推動完成的, 當氣機阻滯, 血的流動就失去了動力, 血就會停滯不前, 在某些停留下來, 形成血瘀(瘀血)。

氣滯血淤證, 是由於氣滯不行(包括機能障礙或機能減退), 導致血液運行阻滯或障礙所出現的血液疲滯證候。

多先由氣的運行不暢, 引起血液的運行淤滯, 是先有氣滯, 由氣滯而導致血淤;另一方面, 也可由離經之血等淤血阻滯, 影響氣的運行,

這就先有淤血, 由淤血導致氣滯。 當然了, 也可因閃挫等損傷而氣滯與血淤同時形成。

氣滯血淤證的形成原因, 主要與精神情志和肝臟疏泄功能失常有關。 氣能行血, 人體血液的循行, 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敷布和肝氣的疏泄, 因此, 中醫學認為“氣為血帥”, “氣行則血行”。 此外, 跌僕閃挫等外傷, 也可導致機體局部氣機阻滯, 而使血行受阻, 淤結不行, 形成外傷性局部氣滯血淤證。

研究發現, 人體長期處於氣滯血瘀狀態, 組織缺血, 細胞處於“饑餓”狀態, 會加快衰老。 因此, 對氣滯血瘀體質而言, 行氣活血有預防衰老的功效。

1)在生活上, 應保持愉快的情緒, 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 避免大怒、驚恐、憂思等不良情緒對氣血運行的影響。

2)堅持體育活動, 運動量因人而異。 每次運動鍛煉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體內的水分通過呼吸、皮膚蒸發和大小便排出。 如不及時補充水分, 可使血液中水分減少, 導致血粘度增高, 血行緩慢。 所以, 氣滯血瘀體質平時宜多飲水, 每天攝入量不低於2000毫升約8杯水)。

4)老年人因元氣的推動功能減退, 容易導致氣滯血瘀。 宜堅持“快步走”運動。 據測試, “快步走”時所吸入的氧氣, 是人體安靜狀態下的8倍, 能大大改善“血瘀”狀態。

5)“寒則氣滯”、“寒則血凝”, 氣滯血瘀體質除衣被保暖外, 在寒冷環境的時間不宜過久。 冬季室溫應不低於攝氏20度。

夏季使用空調降溫, 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 每天用熱水泡浴, 有利於改善全身氣血運行。 在調查中發現老年人出現的頻率較大, 因為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元氣的推動功能慢慢的在減慢, 還是要通過走路的運動方式慢慢的緩解。 正是因為運用快步走的方式要吸入的氧氣則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這種狀態不只只是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 好心情就沒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