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愛心媽媽科學喂養BB防結石

為正確引導廣大父母科學喂養, 有效預防寶寶腎結石, 4月14日, 中華預防醫學會在京舉辦“2009年嬰幼兒科學喂養與腎結石防治學術研討會”。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副主任委員蘇宜香、中國兒童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主任兼中華預防醫學會兒保分會副主任委員戴耀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曉春和上海兒科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徐秀等國內兒童保健及泌尿外科領域專家及相關部門代表展開了跨學科的學術研討。

哪些原因易致寶寶腎結石?

了解致病因是防治疾病的基礎步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少見發病于嬰幼兒的腎結石來勢洶洶呢?

國內研究尿石癥的著名專家, 南京鼓樓醫院的孫西釗教授最近撰文提到, 鼓樓醫院10年來收治的3歲以下嬰幼兒結石相對率約為千分之五。 由此粗略估算, 嬰幼兒結石的自然發病率可能接近十萬分之一。 而最近, 亦有專家認為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與自然環境、遺傳、機體代謝異常、營養狀況以及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

還有孩子6個月以后的輔食添加問題, 很多輔食里都有強化營養素, 有的加鈣, 有的加鋅或者加鐵, 或家里飲食偏咸,

如果不能綜合考慮添加量與嬰兒需求之間的關系, 盲目使用, 就可能使這些礦物質過量。 過量就會增加腎臟負擔, 增加腎臟出問題的幾率。

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有利預后

家長們照料寶寶的日常生活起居須有足夠的觀察力, 尤其是發現異常情況時絕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寶寶不幸患有腎結石, 一般會排尿困難, 每次排尿時哭鬧得異常厲害;同時尿液渾濁, 甚至會出現白色沉淀;還可能出現遺尿、發熱, 甚至腹痛或惡心、嘔吐等癥狀。 家長此時應盡快帶寶寶就醫, 通過尿常規、腎功能、輸尿管的b超方面的檢查, 第一時間發現或排除腎結石患病的可能性。 越早發現, 越容易治療。

目前市面上的配方奶粉是以母乳為標準, 對牛奶進行全面改造, 通過添加多種成分, 使其最大限度符合嬰兒消化吸收和營養需要的人工食品。 但現在有一種觀點, 好像往奶粉里加的東西越多越好, 例如牛磺酸、唾液酸、肉堿等營養成分。 與會專家認為, 科學的態度應該是, 一種成分是否需要添加到配方奶粉中,

首先要有理論上的支撐, 第二要有臨床實踐。

去年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以及延續至今年的“多美滋結石寶寶”問題, 讓不少媽媽在選擇奶粉的時候, 手足無措, 甚至避而選擇豆漿、米糊等替代品。 與會專家表示: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還是母乳喂養最佳。

但如母乳不夠, 還是應該輔以貼近母乳配方的奶粉, 作為寶寶的口糧, 以滿足寶寶極速發育的需要。

另外, 目前我國配方奶粉中成分的添加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和國家標準, 而隨著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正式施行, 質量監管體制將更加完善, 我國對乳品安全的監管會越來越嚴, 只有具備實力且富有責任感的企業和奶粉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