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小心冬天裡的內火

冬季, 是不是感覺特別乾燥?很多人都會出現脫皮、便秘、口乾舌燥等症狀, 從中醫的觀點來說, 這可能是“火”。 正確認識冬天裡的內“火”, 根據原因對因調理有助化解。

凍出來的“寒包火” 有人感覺自己上火了, 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來去火;還有些女孩愛美, 大冬天也穿著裙子, 這些做法都錯了。 上火需要在體內 疏散、清解, 如果靠外面的寒氣來去火, 不但不能達到目的, 反而容易形成另一個病證, 即“寒包火”。 寒氣都有凝閉性質, 讓寒氣從外部包圍人體, 體內的火氣就很難再散發出 去。 寒包火可以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以感冒的 形式表現出來, 這是急性的, 可能出現發熱怕冷、咽喉腫痛等;還有一種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現出來, 即身體老感覺 怕冷、手腳涼, 同時又經常口舌生瘡、口幹口苦、臉上起痘等。 解決寒包火首先需要散外寒, 在散寒的基礎上配以清熱, 日常生活中推薦蘿蔔配生薑煮食, 生薑去外 寒, 蘿蔔清裡熱, 搭配服用可緩解症狀。

烘出來的“燥火” 冬季氣候乾燥, 又因氣溫低, 自然界的水分都以液態或固態的形式存在著, 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少。 而北方冬天有暖氣, 南方有空調, 還有些人會使用電褥子、電暖氣等, 這些方式都可能把室內少量的水分烘乾, 加重乾燥程度。 人長期在這種 環境中生活, 就會出現“燥火”的表現, 比如嘴唇乾裂、咽喉乾燥、口渴欲飲等,

嚴重時還會有乾咳, 這預示燥火已經傷到了肺。 這時, 首先要注意取暖設備的溫度 不能調得太高, 並配合使用加濕器;嚴重者需要喝點養陰生津清熱的中藥, 如麥冬、竹葉、石膏、蘆根、沙參等, 各取10克混合代茶飲即可。

吃出來的“濕火” 冬天可以適當吃點火鍋來禦寒, 但吃得太過頻繁也對身體不好, 因為火鍋基本以溫熱的肉類(牛羊肉等)為主, 肥甘厚味攝入過多 時, 脾胃的運 化功能便顯得薄弱, 不能運化就會生濕熱, 即“濕火”, 可表現為口黏口苦、胃脘脹滿、食欲不佳、大便不暢等。 濕熱者應注意飲食清淡, 可以多吃些芹菜、蓮藕, 還可服用一些藥物, 如藿香、佩蘭各10克泡茶飲, 或取適量赤小豆、生薏米煮粥喝。

忙出來的“心火” 一到年底, 很多單位都有加班 習慣, 工作太忙、壓力一大, 人就會著急, 這樣會生出肝火, 表現為心煩急躁、口幹口苦、頭暈、面紅目赤等。 肝火還會進一步發展為心火, 出現心悸、失眠、多夢 等症。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調整好心態, 以平和積極的心情對待工作, 另外可選擇太極拳等運動疏泄心火, 也可以用菊花、金銀花、竹葉、梔子等3-5克代茶飲。

中國科學院教授科普作家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