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劇四大套路抓人心
影視劇裡的愛情, 大多有甜蜜的過程, 完美的結局。 各種戲劇性元素的拼湊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使觀眾從唯美的愛情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 滿足了對愛的需求和情感的需要。 儘管類型、演員、故事情節五花八門, 但不少觀眾發現, 影視劇裡的愛戀心理可謂套路滿滿。 北京慧明內觀心理工作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簽約心理諮詢師鄭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目前活躍在銀幕前的愛情類影視劇, 總結起來大致有四類:校園青春劇、宮廷鬥爭劇、剩男剩女劇和玄幻修仙劇。
校園青春劇:初戀模式
很多人難忘初戀, 喜歡觀看以初戀和青春期為題材的影視作品, 因為這類作品往往觸碰到內心深處原生家庭帶來的情感回憶。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 人在12~18歲時進入青春期, 開始構建“自我”, 也開始對異性產生愛戀。 對外界摸索的過程中, 那些能夠滿足其愛戀欲望的形象首先會充滿視線。 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很有魅力和力量, 這個愛戀物件可能很像父母中的一個。 父母如果能夠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可以讓孩子的情感發生良性轉移。 若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存在問題, 便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男主角陳孝正就是例子,
剩男剩女劇:困難模式
從2006年開始, “剩男剩女”這個詞彙開始流行, 通常是指到了適婚年齡還未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 為了迎合這類受眾, 活躍在大螢幕上的剩男剩女劇越來越多, 揭示了剩男剩女的種種難言之隱, 將剩男愁婚、剩女愁嫁的原因進行了生活還原, 引發共鳴。
為何“剩”, 原因多種。 鄭莉解釋說, 心理學相關研究和諮詢實踐發現:一個人的婚姻觀,
宮廷鬥爭劇:固執模式
以《甄嬛傳》為首的宮鬥劇長盛不衰。
玄幻修仙劇:完美模式
最近,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大熱, 很多女性觀眾瘋狂迷戀劇中的男主角夜華, 體現了人們內心對完美愛情的嚮往。 鄭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心理學對於人格的描述, 有個詞叫“完美主義”, 性格中這種傾向強的人, 往往對自己和他人有更高的要求。 愛情上表現為永遠不滿意自己的伴侶, 嚮往完美無缺的另一半。 觀眾之所以愛看這類玄幻修仙劇, 就是想要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 渴望擁有強大本領和擁有一段不離不棄的完美愛情, 這類電視劇幫觀眾實現了。
年輕人容易受影視的影響, 這幾類影視劇大火, 有積極意義, 也有消極影響。 這些影視劇會觸碰到我們內心還未解決的創傷或情結,
對此, 鄭莉呼籲, 觀眾不要過度沉迷影視愛戀, 應懂得自我節制。 學會解離, 即不把自己幻想成男女主角, 當發覺自己開始入戲時要學會抽身而出。 如果從劇中反觀到內心創傷或情結, 要學會尋求健康途徑疏導, 不應沉淪劇中。 多看書、多運動、多與親人朋友溝通, 有助於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劇作家們也應多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 不斷去探索自己以及觀眾的內心世界,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創作出更多正能量的影視劇作品。▲
不斷去探索自己以及觀眾的內心世界,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創作出更多正能量的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