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為什么老人家常說“春捂秋凍”?

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 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結合春秋自然氣候變化總結出維護人體健康的養生經驗, 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春捂”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 要多保暖捂著點, 不要過早脫掉棉衣。 春天的一半是冬天, 每年2月初立春, “春打六九頭”, 2月依然是冬天的感覺, 3月上旬中旬依然是春寒料峭。 3月下旬春分過后才有春暖花開的感覺, 才開始真正進入氣象意義上的春天。 由冬季轉入初春, 乍暖還寒, 早晚溫差大氣溫變化大, 過早的脫掉棉衣, 一旦氣溫下降, 常難以適應, 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 《攝生消息論》 “春陽初升,

萬物發萌, 正、二月間乍寒乍熱……天氣寒暄不一, 不可頓去棉衣。 老人氣弱, 骨疏體怯, 風冷易傷腠理, 時備夾衣, 遇暖易之, 一重漸減一重, 不可以暴去。 ”過早脫掉棉衣受涼, 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寒冷的氣候各種病毒病菌活躍, 乘虛襲擊機體, 容易引發各種感冒、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等。 所以春天在春暖花開到來前, 要適當春捂保暖。

“秋凍”是說秋季氣溫剛轉涼, 要少穿衣服凍著點, 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 秋天的一半是夏天, 8月初已經立秋, 仍是三伏天, 到8月下旬處暑仍然是署熱盛行的時間, 秋陽熾烈灼人堪稱秋老虎, 這時豈能穿厚衣服。 9月下旬以后, 天氣才剛剛有涼爽的感覺, 這個時候早晚溫差加大, 青壯年人仍是夏裝,

老年人和兒童在早晚就需要適當加衣服, 防止受涼。 進入10月深秋的最后兩個節氣寒露和霜降, 真正迎來氣溫下降, 這時才開始加厚衣服保暖。 所以在秋季要適合氣溫的衣服, 適當秋凍, 秋季棉衣宜晚穿著, 要慢慢漸漸加厚, 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 會使身體得到對冷空氣的刺激鍛煉, 使防寒能力增強, 適應漫長寒冷的冬季。

天人合一,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深受影響, 人必須適應氣溫環境的變化。 凡事都要有度, “春捂秋凍”也要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 “二八月亂穿衣”, 就是指在農歷的二月和八月, 在陽歷上這兩段時間也是冬春換季時和夏秋換氣溫變化季時, 老人兒童體質弱者就會穿的多和厚,

火力壯的年輕人衣服會穿的少, 以感覺不冷為適宜。

“春捂秋凍”應因人而異, 秋凍是為了提高人們對逐漸變冷環境的適應, 但如果老年和兒童, 或者體質較弱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 體質本來就弱, 最好還是根據氣溫和身體感覺及時增加衣物。 對體格健康的人群, 過度“秋凍”也不可取, 雖然可適當減少穿衣, 但真正到了接近深秋寒冷時, 氣溫最高20度以下時就要增加衣物, 保暖防寒以防受寒生病。 及時收看天氣預報, 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張曉梅)

[責編: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