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雞腸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Jī Chánɡ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腸。

【功能主治】

治遺尿, 遺精, 白濁, 痔漏。

①《本經》:主遺溺。

②《別錄》:小便數不禁。

③《綱目》:止遺精, 白濁, 消渴。

【附方】

①治小便數, 虛冷:雞腸一具, 治如常, 炒作膳。 暖酒和飲之.(《食醫心鏡》)

②治遺尿不禁:雄雞腸一具, 炙黃, 搗細羅為散。 每于食前, 以溫漿水調下一錢。 (《聖惠方》)

③治痔漏生管:雞腸子一掛(帶糞), 棉花子半斤, 地龍半斤。 後藥裝入雞腸內, 用陰陽瓦焙金黃色, 研為細末, 看藥面多少, 外加槐花若干, 合勻。 每服三錢, 一日三次, 白水送下。 (《奇效良方》雞腸散)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