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中暑暈倒急救

隨著現代夏季高溫, 天氣越來越常見, 所以相應的受不了高溫天氣而中暑的人也越來越多。 而如果中暑的話, 對人的身體影響是十分大的, 親, 輕度的中暑會讓人頭暈想吐而中毒的中暑會直接引起人的暈倒, 那麼中暑之後暈倒了的急救方法是什麼呢?不知道的人一起來瞭解一下, 以防萬一吧。

中暑暈倒急救方法

1、立即將中暑的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中暑的人仰臥,解開衣領,脫去或鬆開外套。 若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幹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儘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藿香正氣水等來解暑。

5、一旦發現中暑的人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讓病人側臥,頭向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中暑的臨床表現

1、先兆中暑。

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短時間休息可恢復。

2、輕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狀外,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經休息後,寶寶可恢復正常。

3、重度中暑。

也稱熱衰竭,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常伴有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

中暑的類型有哪些

1、熱射型中暑

熱射型中暑是中暑中最嚴重者。 首發症狀有全身軟弱、無力、頭痛、眼花、噁心及汗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可達41℃以上,並有極度困倦、皮膚乾熱無汗、脈快、呼吸淺、血壓下降。 如不趕快救治,很快發展出現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腦水腫、休克甚至死亡。

2、熱衰竭型中暑

與第一種類型相反,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多表現面色蒼白、皮膚多汗、呼吸淺、脈博弱、血壓下降、意識不清。

3、痙攣型中暑

主要是體內大量出汗,丟失了鹽分引起肌肉痙攣,常與熱衰竭同時出現,有口渴、乏力,突出表現為肌肉抽筋;四是日射型中暑。 主要是夏日陽光直射頭部而產生的腦部損害,有頭痛、頭昏、噁心,重者昏迷,體溫升高。

中暑後的飲食禁忌

1、忌大量飲水

中暑患者應採用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 因為大量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使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大量流失,嚴重時可導致熱痙攣。

2、忌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虛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會進一步損傷脾胃陽氣,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忌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能力。 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並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導致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會感到頭暈、疲倦。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

1、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 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2、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 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3、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