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急性期用藥
痛風多出現在一些身體肥胖, 飲食比較油膩的人士身上。 在出現這個問題之後, 會伴隨有很多的併發症。 在當下的很多的男士身上, 由於工作需要會參加很多的應酬, 所以煙酒方面也就攝入的過多, 也就更加容易出現痛風的問題。 而對於痛風的急性期, 在用藥方面一定要注意, 才可以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痛風急性期
我們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 控制關節炎症, 用藥原則為越早用藥越好。 急性期主要用藥有3種, 為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消炎藥和糖皮質激素。
1. 秋水仙堿:
治療急性發作期痛風性關節炎的特效藥物, 口服用法:傳統用法為初始口服劑量為1mg, 隨後0.5mg每小時或1mg每2小時, 直至疼痛症狀緩解, 或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後停藥, 每日最大劑量為6mg。 但近年來研究表明低劑量秋水仙堿對早期痛風發作的療效與大劑量秋水仙堿相似, 且更為安全, 目前一般推薦小劑量療法, 秋水仙堿每次0.5 mg, 每日 2-3 次。 靜脈給藥由於存在嚴重不良反應已被摒棄。
2. 非甾類抗炎藥:
非甾體類消炎藥的地位逐漸提高, 常用藥物為美洛昔康、雙氯芬酸、布洛芬等藥物, 存在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為服用禁忌, 同時避免服用兩種或多種非甾類抗炎藥, 以免加重期不良反應。 另外有研究顯示非甾類抗炎藥的使用時機和劑量與其療效相關。
3. 糖皮質激素:
通常用於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無效或不能耐受者, 可考慮糖皮質激素的短程治療,
總之對於輕中度發作的痛風, 特別是累及1個或幾個小關節, 或 1~2 個大關節的病例, 推薦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或糖皮質激素中的一種藥物治療。 對重度、多關節受累或 1~2 個大關節受累的病例, 是推薦聯合治療的。
另外,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間, 不宜加用降尿酸藥, 而應該在疼痛症狀完全緩解、過了急性期之後再服用降尿酸藥;但如果患者之前已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 則應繼續服用, 而無需停藥。
發作間歇期及慢性期
我們的治療原則是為了防止痛風的急性發作, 防止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目前臨床常見藥物包含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
§ 1.1別嘌醇 用法及用量:
小劑量起始, 逐漸加量。 初始劑量每次50 mg, 每日 2 -3 次, 逐漸加量至100mg, 每日2-3次, 最大劑量不超過600mg, 小劑量起始可以減少早期治療開始時的燒灼感, 也可以減少嚴重的別嘌呤醇相關的超敏反應。 別嘌醇最嚴重的併發症是剝脫性皮炎, 主要發生在用藥最初使用的幾個月內。 由於其嚴重的併發症, 目前臨床上對於該藥應用非常謹慎, 用藥前進行HLA-B5801的基因檢測。
§ 1.2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作為一種新型的、非嘌呤類的、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 能有效的降低尿酸, 且不良反應少,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 用法及用量:非布司他片的口服推薦劑量為40mg 或 80 mg,
2.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
§ 2.1苯溴馬隆 為目前最常用的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 該類藥物在內生肌酐清除率
3.適當鹼化尿液
當尿pH6.0 以下時, 需鹼化尿液。 尿PH6.2~6.9有利於尿酸鹽結晶溶解和從尿液排出, 常用藥物:碳酸氫鈉:每次 1 g, 每日 3 次。 但尿 pH>7. 0 易形成草酸鈣及其他類結石。 因此鹼化尿液過程中要檢測尿pH。
總之, 儘管各類作用機制不同, 其最終目的都是降低痛風患者的血尿酸使之達到標準, 即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