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慢性腎炎隱匿性極強 每年驗尿及早揪出隱匿性腎炎

3月13日是世界腎臟病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關注老年慢性腎臟病”。 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高, 正常人群約6.1-10%, 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患有腎病。 對於腎病, 早期發現是及早治療的關鍵。 然而, 腎臟是個“任勞任怨”的臟器, 在受損初期甚至中期並不會出現不適。 一旦患者身體出現水腫、噁心、全身乏力等報警信號時, 往往腎臟已失去一半功能。 這也是不少病人到醫院首診時, 腎病已進入中晚期, 甚至出現尿毒癥的原因。 醫生呼籲, 每年體檢中最好查查尿常規, 有利於早期發現腎病。

慢性腎炎隱匿性極強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介紹, 很多人認為腎病離自己很遙遠, 其實不然。 在亞洲(黃種)人群中, 慢性腎臟病的最常見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 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慢性腎炎。 慢性腎小球腎炎在疾病的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故又稱為“隱匿性腎炎”, 多數是在常規體檢或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的(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血壓升高等表現)。

就在不久前, 他們剛剛接診了一位年輕的“醫生患者”。 這位年輕的醫生天天加班、做手術, 身體無任何異常, 直到準備出國進修, 出國前體檢才發現存在“隱性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這些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表現, 當時查血清肌酐已達240umol/L左右, 其腎臟濾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GFR)已下降至慢性腎臟病3-4期。

所幸沒發展到尿毒癥(慢性腎臟病5期則為尿毒癥), 經過及時治療, 目前其血尿、蛋白尿基本轉陰, 血肌酐也降至140umol/L左右(仍高於正常範圍), 腎臟功能已得到明顯的改善。 但是, 腎炎的損害已導致其部分腎功能無法恢復, 即使經過系統的治療, 也只能是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出現症狀才就醫, 為時已晚

史偉主任說, 那些在體檢中或診治其他疾病時意外發現較早期腎臟病的患者, 還算比較幸運, 可以通過正規的診治, 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更多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是在疾病的中晚期, 出現臨床症狀才意識到身體出現問題而來尋醫問診, 此時, 腎臟功能可能已經有明顯的損傷, 腎臟對人體的排毒功能、調節血壓的功能、調節鈣磷代謝的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造血的功能可能已明顯受損。

在臨床, 這部分病人多以頭暈、頭痛(高血壓所致)、噁心、納差(尿毒毒素累積影響胃腸道功能)、乏力、活動後胸悶氣促(貧血的症狀)等症狀來就診。

然而, 腎臟病損傷到了一定程度, 就無法進一步進行腎活檢明確腎臟病變, 也無法通過及時、準確的對因治療來緩解病情, 延緩腎臟病的進展。 很多十幾歲花季少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平時頭暈、頭痛以為是學習、工作壓力大, 喝點涼茶就行, 但其實已經存在慢性腎炎未及時發現, 等到更加不舒服來就診時, 都已進入尿毒癥期, 年紀輕輕就開始做維持性透析治療了。

體檢, 僅查腎功能不足夠

“我參加單位體檢, 每年抽血查肌酐(或腎功能)都是正常的啊!”有些患者在被確診慢性腎病後, 感到非常不解。 史偉解釋說, 現在許多單位體檢都會查血肌酐, 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出腎臟的功能狀況, 但不能準確反映出腎臟的損傷情況。 腎臟有極強的儲備和代償能力, 10萬個腎單位中有40%的腎單位遭到破壞時, 剩下的腎單位仍可能照常工作, 血肌酐仍在正常範圍。 只有腎單位的損壞超過50%, 剩下的腎單位不足以排除體內的毒素時, 血肌酐才會表現出異常。

史偉呼籲, 無論是個人體檢還是單位體檢, 最好在腎功能、腎B超的檢查基礎上, 增加尿常規的檢查, 尿中出現了血尿、尿蛋白, 則能更早期提示腎損壞的情況。 而且尿常規檢查費用低廉,

完全無創。 另外, 對於已經明確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來說, 比正常人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明顯增加, 更加應該關注自己腎臟病變的情況。

受訪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史偉

文/ 陳輝 通訊員 郝黎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