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打架怎麼教育_小孩被欺負怎麼教育

兩三個小孩子在一起玩時, 難免出現的情況就是打架, 而大部分是為了爭搶玩具引起的, 往往這樣的小孩子打架情況還會引發家長們的參戰, 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 小孩子打架家長是需要進行調節或進行教育的, 而不是幫著打架。 那麼小孩打架怎麼教育_小孩被欺負怎麼教育好呢?

自家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 當下很多家長的態度是:“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因為懦弱的孩子是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立足的, 這個觀點, 你同意嗎?

“閨女語寶兒前幾天從幼稚園回來, 說有個小朋友(男孩兒)用手故意打了她臉一下, 我問她還手沒有, 她說沒有還手。 我說那你別跟我說, 以後在外面受了欺負, 記住要還手, 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兒。 打輸了回來, 我向你檢討, 是爸爸我授藝不精, 咱以後繼續練;打贏了回來我給你慶功, 別幹那告狀打小報告的事兒, 閨女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 反正特認真地對我說好!”

這是前幾天在論壇上很火的一則帖子, 引起了諸多家長的共鳴, 紛紛跟帖點贊, 這無疑代表了當下一類家長的觀點:人善被人欺, 馬善被人騎, 孩子要培養狼性和血性, 在受欺負的時候以暴制暴, 秉持“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的態度, 因為一個懦弱, 忍氣吞聲的孩子是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種觀點:好鬥的孩子贏得了現在, 但贏得了未來嗎?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個錯誤來回擊另一個錯誤,

環環相報只能錯上加錯。 當我們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寬容, 一面又教他們以暴制暴, 豈不是互相矛盾嗎?今天的自衛回擊, 誰能保證不變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無能, 寬容不是軟弱, 我們應該對暴力說“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有時候犯了錯, 都捨不得打一下, 如今竟然在外被別人欺負, 那心裡真是十萬個不是滋味。 面對孩子們的小江湖, 家長是該教會他們血性反擊以暴制暴, 還是提倡寬容, 讓孩子們以德報怨?今天, 我們給所有爸爸、媽媽帶來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秘笈——教孩子們學會“打架”!

家長不妨讓孩子學會打架。 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認為, “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 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

如何在挨打時降低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避免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 對比雙方戰鬥力, 以及老師的態度, 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 還是去請大人幫忙。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 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 也並不總意味著怯弱, 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 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