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1.《唐本草》 驢乳尤冷, 不堪作酪。
2.《本草拾遺》乾酪強於濕酪, 牛者為上。
3.《綱目》:酪、潼, 北人多造之。 水中、犢牛、羊、馬、駝之乳, 皆可作之。 入藥以牛酪為勝, 蓋牛乳亦多爾。
【拼音名】Lào
【英文名】Milk food
【別名】潼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乳、羊乳、馬乳、駱乳煉製而成的乳製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ese
【原形態】
1.黃牛, 體第1.5-2m, 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 體格強壯結實, 頭大額廣, 鼻闊口大, 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 基間皮膚硬而光滑, 無毛, 稱為鼻鏡。 眼、耳都較大。 頭上有角1對, 左右分開, 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 中空, 內有骨質角髓。
2.角較長大面扁, 上有很多工發紋, 頸短, 腰腹隆凸。 四肢較短, 蹄較大。 皮厚無汗腺, 毛粗而短, 體前部較密, 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 體色大多灰黑色, 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 生長較快。 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佈: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 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炮製】《欽膳正要》:造法用乳半構, 鍋內炒過, 入餘乳熬數十沸, 常以構縱橫攪之, 乃傾出, 罐盛待冷, 掠取浮皮, 以為酥, 入舊酪少許, 紙封放之, 即成矣。 又乾酪法, 以酪曬結, 掠去浮皮再曬, 至皮盡, 卻入釜中, 炒少時, 器盛, 曝令可作塊, 收用。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歸經】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益肺養胃;止渴潤燥。 主胸中煩熱口渴;腸燥便秘;肌膚枯澀;癮疹熱瘡
【用法用量】內服:化沖, 適量。 外用:適量, 塗摩。
【注意】脾虛濕盛、胃寒瀉痢者禁服。
【附方】①治癮疹: 酪和鹽熱煮, 摩之。 (《千金翼方》)②治蚰蜒入耳: 牛酪灌耳中, 須央蟲出。 (《廣利方》)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補肺臟, 利大腸。
2.《唐本草》:主熱毒, 止渴, 解散發利, 除胸中虛熱, 身面上熱瘡、肥瘡。
3.《食療本草》:除胃中熱。
4.《日華子本草》:中酪止煩渴熱悶心膈熱痛。
5.血燥所宜。
6.《綱目》:潤燥利腸, 摩腫, 生精血, 補虛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