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你的“苦夏”從何而來

步入炎熱的夏天, 不少人體會到“苦夏”的滋味:上班打盹, 茶飯不思, 睡覺不香。

在醫學上, “苦夏”通常是指在夏季高溫的影響下, 人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 晚上睡眠減少並且睡不踏實, 白天身體乏力、疲倦、打盹、精神不振, 工作效率降低和體重減輕等表現。

高溫為何會對人體造成這麼多影響?這些不適感還與什麼有關?

睡眠溫度26℃最舒適

從表面的因果聯繫來看, 夏天氣溫升高, 如果沒有舒適的環境溫度, 就會影響到夜晚的睡眠品質。 這樣一來, 人在白天感到煩躁, 身體就會以打盹的方式彌補夜晚的缺覺。

研究發現, 溫度是造成人們夏季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夜晚氣溫超過25℃, 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 令人難以入睡。 也有人提出, 夏天可以開空調和電扇降低室溫, 為什麼還睡不好呢?其原因在於室內溫度是否調節到與個體感覺舒適一致的程度。

在溫度為23℃、26℃和30℃的夏季室內環境中, 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整晚腦電波的測量, 並在入睡前和入睡後進行熱舒適和睡眠品質的問卷調查。 受試者的主觀感覺結果顯示, 在26℃環境下睡眠品質最好, 第二天精神飽滿, 而睡眠品質最差的溫度是30℃。 同時, 在26℃時, 人的感覺最舒適, 在30℃時最不舒適。

大腦可產生四類腦電波。 身體放鬆, 大腦比較活躍, 靈感不斷時, 大腦匯出α波;緊張狀態下,

產生β波;睡意蒙矓時, 出現θ波;進入深睡時, 變成δ波。 根據此次研究的腦電波資料, 26℃時腦電δ波的比例最高, 慢波睡眠(SWS)時間最長, 入睡潛伏期(SOL)最短。 而在30℃時, 這幾個指標正好相反。 這與受試者的主觀感受一致。 腦電δ波和慢波睡眠有利於促進生長和恢復體力, 是衡量睡眠品質高的主要標準。

因此, 研究人員認為, 高熱環境, 尤其是30℃以上的溫度對睡眠的負面影響顯著。 要注意的是, 若溫度低於23℃, 睡眠品質也不好。 開空調、吹電扇降溫時, 應將室溫調節到26℃左右。

夏日光照長打亂晝夜節律

除了溫度, 夏日光照的變化也會造成人的睡眠品質不高。 春分過後, 北半球晝長夜短(晝長大於12個小時, 夜長小於12個小時), 白晝越來越長, 到夏至達到極限。

夏至過後, 白晝越來越短, 直到秋分才回到12個小時。 春分和秋分, 晝夜平分。 因此, 夏季陽光照射的時間比任何季節都要長。

在夏季, 早晨太陽升起來時, 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人和哺乳動物晝夜節律調節系統的中樞結構, 產生和調節睡眠-覺醒、激素、代謝和生殖等眾多生物節律)會發出信號, 使睡覺時分泌的褪黑素慢慢減少, 從而讓大腦逐漸清醒, 迎接白天的生活和工作節律。 儘管天已亮了, 但與冬季相比還處於睡眠時間(有的地區淩晨5時天就亮了)。 這時, 人們即使表面還保持睡眠狀態, 身體卻已逐步轉向清醒, 如同睡眠被“偷”走了一樣。

因而, 夏季的睡眠品質會出現不高的結果。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晚上睡晚了,

即使第二天上午睡懶覺, 還會感到睡眠不足的原因。 採用緊閉窗簾, 或戴眼罩的方式可以避免光線的刺激, 起到一定的助睡作用。 但由於睡眠時段的節律總體上混亂, 夏季的睡眠品質與冬季的睡眠品質不可同日而語。

失眠基因夏天易被觸發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丹尼爾·普修馬等人在《自然遺傳學》上剛剛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人類的睡眠好壞並不只在於環境因素的影響, 還有內在生物遺傳因素的作用。

研究人員對113006名志願者進行研究, 發現了7種和失眠症相關的風險基因。 其中一種名為MEIS1的基因和兩種睡眠障礙直接相關, 一種睡眠障礙是睡眠時出現週期性肢體運動(PLMS), 另一種是睡眠腳動症(RLS)。 PLMS和RLS的主要特徵為不安分的運動和感覺,

而失眠症的主要特點為一種不安分的大腦意識。 因此, 研究人員認為, 失眠症並非只是一種受環境影響的身心疾病, 或純粹的心理疾病, 而是有遺傳因素在起共同作用。

此外, 對7種失眠基因的研究發現, 基因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是不同的。 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 受基因突變影響, 33%的女性經歷過失眠症, 但只有24%的男性經歷過失眠症。 在失眠人群中, 女性多於男性, 在睡眠品質不好的人群中, 女性也會多於男性。

這項研究雖然沒有指出季節和氣候的不同是否會引起人們失眠增多, 但根據內外因共同引發一種現象而言, 當環境因素如炎熱導致人們的生理功能失調時, 原本就有的致病基因就會被觸發,

從而產生疾病症狀。 這就像有精神疾病的人, 在春天容易發病一樣。

所以, 當夏天高溫和日照時間增多時, 原本就有失眠基因突變的人更易受到影響, 導致睡眠品質不高, 進一步發展就會患上失眠症。

延伸閱讀

氣候變暖

“傷”了睡眠?

既然高溫和日照長都是影響人們睡眠的重要原因, 那麼, 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暖會起到什麼作用呢?

本月, 美國哈佛大學的奧布拉多維奇等人在《科學進展》網上發表的文章指出, 全球氣溫升高正在對現實世界產生明顯的影響, 如熱浪更多、暴雨更大、海平面更高。 與此同時, 煩躁不安的夜晚會增加, 尤其是夏季, 這會讓人們在夏季的睡眠品質較差, 睡眠時間減少。

研究預測, 如果允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在高位, 人們的不眠之夜也會增多。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到2050年,每100名美國人一個月預計會增加6個不眠之夜;到2099年,每100人一個月輾轉難眠的夜晚會增加到14個。

全球變暖的加速並非只是提高環境溫度。當地表增溫多、高空增溫少,將改變大氣的穩定度,容易產生暴雨、強對流天氣。暴風雨增多同樣干擾睡眠,甚至會影響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症狀發作時的嚴重程度。

另外,《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生物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已導致北極圈內的蚊子提早兩周登場,並且發育速度加快,生存時間延長。通過模擬實驗發現,氣溫每升高1℃,約有10%的蚊子提前成熟;氣溫升高2℃,蚊子的存活率可以升至53%。這意味著,夏日裡的蚊子越來越多,叮咬人的幾率也會增加,使人的睡眠受到更多騷擾。(張田勘)

人們的不眠之夜也會增多。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到2050年,每100名美國人一個月預計會增加6個不眠之夜;到2099年,每100人一個月輾轉難眠的夜晚會增加到14個。

全球變暖的加速並非只是提高環境溫度。當地表增溫多、高空增溫少,將改變大氣的穩定度,容易產生暴雨、強對流天氣。暴風雨增多同樣干擾睡眠,甚至會影響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症狀發作時的嚴重程度。

另外,《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生物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已導致北極圈內的蚊子提早兩周登場,並且發育速度加快,生存時間延長。通過模擬實驗發現,氣溫每升高1℃,約有10%的蚊子提前成熟;氣溫升高2℃,蚊子的存活率可以升至53%。這意味著,夏日裡的蚊子越來越多,叮咬人的幾率也會增加,使人的睡眠受到更多騷擾。(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