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烏藥功效與作用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導語:烏藥為樟科山胡椒屬植物, 性味辛、溫, 歸肺、脾、腎、膀胱經。 用於行氣止痛, 溫腎散寒。

烏藥的功效:

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 該品味辛行散,

性溫祛寒, 入肺而宣通, 入脾而寬中, 故能行氣散寒止痛。 治胸腹脅肋悶痛, 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如小烏沉湯(《和劑局方》), 也可與薤白、瓜蔞皮、延胡索等同用;若治脘腹脹痛, 可配伍木香、青皮、莪術等, 如烏藥散(《聖惠方》), 也可與香附、木香、陳皮等同用;治寒疝腹痛, 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 如天臺烏藥散(《醫學發明》);若寒凝氣滯痛經, 可與當歸、香附、木香等同用, 如烏藥湯(《濟陰綱目》)。

2.尿頻, 遺尿。 該品辛散溫通, 入腎與膀胱而溫腎散寒, 縮尿止遺。 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 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烏藥的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張天民等報導, 烏藥20 %的藥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柯薩基B1 、B3 、B4 病毒(CBV) 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RSV 病毒是引起嬰兒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 柯薩基B 組病毒(CBV) 的抑制指數均為4 個對數, 屬高效抗病毒藥物。 烏藥的水和醇提取物對單純皰疹病毒(HSV) 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亦屬高效藥物。 烏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另外, 鮮烏藥葉也有抗菌作用。

2、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還能對抗臨床應用大黃引起的腹痛。 烏藥水煎液可明顯增大家兔胃電幅值, 有興奮和增強胃運動節律作用。 烏藥水煎液可以顯著抑制潰瘍的形成, 可明顯對抗乙醇誘發的細胞損傷, 具有細胞保護作用, 此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係,

且還兼有全身作用, 烏藥的這種保護作用與神經功能有關。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烏藥對心肌有興奮作用, 其揮發油內服有興奮心肌、加速回流迴圈、升壓及發汗作用, 亦有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作用, 局部塗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緩解複合肌肉痙攣性疼痛作用。

4、其他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烏藥有促進血凝作用, 亦有報導烏藥有抗凝血酶作用。 烏藥對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顯。 烏藥根中呋喃倍半萜組分對實驗性肝損傷有預防作用, 該組分對CCl4引起的GOT、GPT 升高有預防作用, 對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轉氨酶升高, GOT 升高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並可保護肝臟免受脂肪浸潤。 另外烏藥亦有抗組胺的作用。 最近報導烏藥的水、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鎮痛、抗炎作用,

以其正丁醇部位的鎮痛、抗炎活性為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