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實殼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Xiànɡ Shí Ké
【別名】橡鬥殼、橡豆子殼、橡子殼、橡碗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鬥科植物麻櫟或遼東櫟的殼鬥。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Quercus acutissima Carr.2.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採收和儲藏:採收橡實時收集, 曬足幹。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止帶;止血;斂瘡。 主赤白下痢;腸風下血, 脫肛;帶下;崩中;牙疳;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炒焦研末, 每次3-6g。 外用:適量, 燒存性研末, 調敷, 或煎汁洗。
【附方】①治下痢脫肛:橡鬥殼燒存性, 研末, 豬脂和搽。 並煎汁洗之。 (《仁齋直指方》)②治腸風下血:橡豆子殼, 用白梅肉填滿, 兩個合定, 銑線紮住, 燒存性, 研末, 每服二錢, 米飲下。 一方用硫黃填滿,
【各家論述】
1.《唐本草》:為散及煮汁服, 主痢。
2.《日華幹本草》:止腸風, 崩中, 帶下, 冷熱瀉痢。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