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春日梳頭百下 明目健腦除頭痛

自古以來, 歷代養生學家推崇梳頭這一保健方法。 古人常以指來梳頭, 稱為“櫛發”。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以梳頭作為健身妙方, 他常是“梳頭百餘下,

散發臥, 熟寢至天明”。 在《酒醒步月理髮面寢》詩中說:“千梳冷快肌骨醒, 風露氣人霜蓮根。 ”享年86歲高齡的南宋詩壇壽星陸游, 以梳理頭髮作為養生之道, 到了晚年, 他那稀落的白髮中竟長出許多黑髮來。 高興得頓生靈感, 故有“客稀門每閉, 意悶發重梳”;“破裘寒旋補, 殘發短猶梳”;“醒來忽覺天窗白, 短髮蕭蕭起自梳”的詩句留傳。 唐代醫家孫思邈善於養生, 正因他堅持“發宜常梳”, 榮登百余歲壽域。 清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讓太監為她邊梳發邊按摩, 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滿頭秀髮, 老而不衰。 春天萬物復蘇, 梳頭更可促使人體陽氣升發, 氣血舒暢。

梳發升陽 百脈順暢

中醫認為, 頭為諸陽所匯, 百脈相通。 發為血之餘,

腎之華。 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彙聚於頭部, 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通天、眉沖、太陽、率穀、印堂、玉枕、風池、啞門、醫明等近50個穴位。 梳頭時按摩這些穴位, 可加強人體經絡與全身各組織器官之間的溝通, 促使諸陽上升, 百脈調順, 陰陽和諧, 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清心醒目、開竅甯神、平肝熄風的功效。 《諸病源候論·寄生方》說:“櫛頭理髮, 欲得過多, 通流血脈, 散風濕, 數易櫛, 更番用之。 ”可見, 經常梳理頭髮具有升發陽氣、通暢百脈、卻病強身的作用。

祛風明目 健腦怡神

明代《攝生要錄》中說:“發多梳, 去風明目, 不死之道也。 ”《焦氏類林》中說:“冬至夜子時, 梳頭一千二百次, 以贊陽氣, 經歲五臟流通。 名為‘ 神仙洗頭法 ’。 ”《聖濟總錄·神仙導引》說, 梳欲得多, 多則去風, 血液不滯, 發根常堅。 研究表明, 梳頭時梳齒與頭髮的頻繁接觸摩擦, 頭皮末梢神經受到剌激後可產生電感應, 通過大腦皮層, 使頭部神經得到舒展和鬆弛, 有利於中樞神經的調節, 加速血液迴圈, 改善和增強對頭皮及腦細胞的血氧供應,

消除大腦疲勞, 增強腦功能, 使人思維敏捷, 記憶力增強, 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 堅持梳頭對預防感冒、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中風、老年性癡呆等病大有裨益。

疏通血脈 消除頭痛

中醫認為疼痛的機理是“不通則痛, 通則不痛”, 而梳頭能通絡活血。 《攝生要錄》中說:“發是血之餘, 一日一次, 疏通血脈, 散風濕。 ”當頭皮受到梳理按摩的剌激後, 產生的生物電流, 可直透皮膚到達骨膜, 解除血管痙孿, 血流通暢而疼痛頓失。 對肌肉緊張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頭痛, 梳頭可起到良好效果。

日梳百遍 秀髮飄逸

《黃帝內經》中有“一日三篦, 發須稠密”之名言;《養生方》中說, 梳頭具有“發不落而生”和“頭不白”的奇效。 研究表明, 頭皮層下面有一個神奇的造發系統, 每一層組織不斷地吸取營養和氧氣來支持頭髮的生長。 梳頭時的溫和剌激, 通過神經反射作用, 促進頭部血液迴圈, 滿足頭皮及毛髮的血氧需求, 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 使頭髮變得烏黑光潤。

因此,

我們都應養成天天梳頭的好習慣。 以指梳發時, 十指微屈, 從額前至枕後, 從顳部至頭頂, 每回100次。 用牛角或桃木梳子, 由前額向後梳, 用力適中, 動作緩慢柔和, 2分鐘內梳100次為一回, 每天早晨梳2~5回, 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 以頭皮有熱、脹、麻感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