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怎麼吃板栗養生保健

民間驗方多用栗子, 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 可治老年腎虧, 小便弱頻;生栗搗爛如泥, 敷於患處, 可治跌打損傷, 筋骨腫痛, 而且有止痛止血, 吸收膿毒的作用。

由於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 糖尿病患者也可適量品嘗。 但栗子生吃難消化, 熟食又易滯氣, 所以, 一次不宜多食。 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 或做在飯菜裡吃, 而不是飯後大量吃, 以免攝入過多的熱量, 不利於保持體重。 新鮮栗子容易發黴變質, 吃了發黴的栗子會引起中毒, 所以, 變質的栗子不能吃。

從藥用方面來說, 栗果是補腎佳品,

兼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止瀉治咳等功效。 如果堅持每天吃生栗10餘個, 可治腎虛和腰足不遂。 若同時用豬腎煮粥助之, 效果更好。 民間有“煮熟大栗, 日日與之”的說法, 可治百日咳與小兒口瘡。 將生栗搗碎, 敷無名腫痛或蛇蟲咬傷處, 能消炎、去毒、鎮痛。 此外, 栗殼煎水可治反胃。 栗殼燒炭研末可止外傷出血。 栗葉富含鞣質, 外用敷瘡腫, 可做收斂劑。 取栗葉30克煎水當茶飲, 連服一個月, 可治哮喘病。 栗樹皮煎湯洗丹毒瘡腫, 有奇效。 栗根可治偏腎氣等症。 但《本草綱目》上說, 吃栗“乃須細嚼, 使液盡咽, 則有益, 若頓食至飽反至傷脾矣”。

食療方:

1、栗子豬腎粥

栗子10個(或30g), 每日清晨空腹嚼食, 再進豬腎大米粥。 原于古代《經驗方》。 梁代陶弘景說:“相傳有人患腰腳弱,

往栗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 此是補腎之義, 然應生啖。 ”孫思邈也說:“生食之, 甚治腰腳不遂。 ”故本方用為要藥。 另服豬腎以助藥力。 用於腎虛腰膝酸軟, 腳弱乏力。

2、板栗燒肉

栗子250g, 豬瘦肉500g(切塊)。 先用適量食油、鹽、醬、花椒炒過, 加醬油、紅糖炒拌均勻, 添水燜煮至栗熟起即成。 可分幾頓食用。 本方以栗子滋養補脾, 豬瘦肉益血補虛。 佐諸調料, 可健胃進食。 用於脾胃虛弱, 食欲減退, 虛損贏瘦。

2、栗子山藥薑棗粥

栗子30g, 大棗10個, 山藥15g, 生薑6g, 大米100g。 加水煮成稀粥食;或再加紅糖調味食。 栗子能補腎、益脾而止瀉。 《本草綱目》說:“有人內寒, 暴泄如注, 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 ”故不可忽視。 方中山藥、大米亦益脾養胃之物, 薑、棗、紅糖能溫養脾胃。 用於脾胃虛弱、畏食冷物、少食腹瀉,

或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

4、板栗燒肥鴨

板栗在油鍋裡過油一下, 撈出待用。 鍋置火上;下花生油, 入薑片蔥結煽出香味, 放入鴨塊, 加醬油、料酒、白糖、味精燒熟, 去蔥結、澆上燒鴨留下的鹵汁上籠屜蒸。 鴨子扣在盤裡留汁, 鍋置旺火上, 調入汁, 用濕澱粉勾薄英淋在鴨塊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