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樸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拼音名】Pò Shù P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樸樹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tis tetrandra Roxb.subsp.sinensis(Pers.)Y.C.Tang[C.sinensis Pers.;C.labilis Schneid.]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切片, 曬乾。

【原形態】落葉喬木, 高達20m。 樹皮灰色, 平滑;一年生枝被密毛, 後漸脫落。 葉互生, 葉柄長3-10mm;葉片革質, 通常卵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3-10cm, 寬1.5-4cm, 先端急尖至漸尖, 基部圓形或闊楔形, 偏斜, 中部以上邊緣有淺鋸齒, 上面無毛, 下面沿脈及脈腋疏被毛;基出3脈。 花雜性, 同株, 1-3朵, 生於當年枝的葉腋, 黃綠色, 花被片4, 被毛, 雄蕊4;柱頭2。 核果單生或2個並生, 近球形, 熟時紅褐色;果柄與葉柄近等長;果核有凹陷和棱脊。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溝、丘陵等外。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東、中南及陝西、臺灣、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板塊狀, 表面棕灰色, 粗糙而不開裂, 有白色皮孔;內表面棕褐色。 氣微, 味淡。

【化學成份】樹皮具有生物鹼及皂甙反應。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透疹;消食化帶。 主麻疹透發不暢;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60g。

【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圖鑒》:調經, 治蕁麻疹。

2.《江蘇藥材志》:治肺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