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熬夜傷身 做這些事挽救一點損害

熬夜如今已是一些都市年輕人的常態。 然而晚上超過12點還不睡覺, 其後果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對於夜貓子一族,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熬夜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快速調整一下透支的身體呢?記者特別採訪了專家, 斬獲挽救熬夜傷身的四個方法, 熬夜族不妨一試。

熬夜消耗陽氣, 加速衰老

從中醫的角度上看, 白天消耗的是身上的陽氣, 夜間睡眠則能使陽氣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補養。 長時間熬夜會打亂體內陰陽氣血平衡。 身體的各個臟器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心血管主任中醫師王清海說,

男子以陽為本, 女子以陰為本。 在長時間熬夜的情況下, 男性容易消耗陽氣, 女性則容易消耗陰精, 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調、閉經、愛長痘痘等精血不足的情況, 男性則可能變得容易煩躁、易怒等陽氣過亢。

另外, 夜間睡眠時血液流動會變得相對緩慢, 如果此時仍在熬夜, 會使得血管處於緊張狀態, 血壓升高。 時下也有肯定的研究資料表明, 熬夜會加速衰老進程, 降低人體免疫力, 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 而且與心腦血管疾病、淋巴瘤等發生密切相關。

挽救熬夜傷身四方

對於夜貓子一族,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熬夜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快速調整一下透支的身體呢?專家認為, 可以有四個方法可行。

熬夜時的保護

方法一:夜宵貴在少而精。 長時間熬夜的人, 除了容易傷陽氣和陰精外, 也容易傷心和脾。 王清海說, “勞傷心脾, 而脾胃是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熬夜一族吃一些夜宵, 也是一種挽救補償的方式。 ”

在夜間熬夜之時, 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精緻的食物, 富於營養易消化, 像雞蛋羹、熱牛奶、淮山粥等可以作為夜宵的選擇, 炸雞炒粉這些油膩的食物吃了會增加腸胃負擔, 還會引起肥胖, 所以最好不要選擇這類食物。 另外, 切記夜宵一定要熱食, 涼則傷脾胃。

方法二:注意緩解眼疲勞。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黃漢超說, 熬夜的最好不要長時間對著電腦或手機, 這樣會加倍刺激中樞神經, 輕者誘發失眠, 重者可誘發失明、癲癇抽搐等疾病。

建議每小時要休息10-15分鐘, 可以用力眨眼或者做眼保健操, 都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和提神。

方法三:保健茶水提神排毒。 通常我們以為熬夜的最佳伴侶是咖啡、綠茶, 有助於提神, 這類飲品含有較多的咖啡因, 的確能提神, 但對於神經衰弱、植物神經紊亂者, 這類飲品可能會影響接下來的睡眠, 因此不建議熬夜時飲用咖啡、綠茶。

黃漢超建議, 夜間是免疫器官活躍的時候, 這時候喝白溫開水有助於排毒。 另外, 熬夜用眼較多, 而且夜間是肝臟合成代謝較為活躍的時期, 因此也主張熬夜時適當進食富含B族維生素、類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玉米、牛奶、魚肝油、麥麩麵包、蘋果、少量葡萄乾或普通的複合維生素B片、維生素A膠丸等,

有助於補充生化反應的輔酶, 降低熬夜對肝臟的損害。 除了白溫開水外, 可以適當飲用調和陰陽, 養肝明目的保健茶。

熬夜後的補救

方法四:熬夜傷的就是陽氣和陰精。 王清海說, 熬夜的人通常看起來都比較憔悴, 容易顯老, 這都是由於“傷氣血”的緣故。 因此, 應該針對性地多補陽氣和陰精。 具體而言, 早上應以補陽氣為主, 晚上則以補陰精為主, 比如上午可以用瘦肉, 加入補氣的藥材(黃芪、黨參、人參、山藥等)煲湯服用;晚餐可以用麥冬、五味子、生地黃、枸杞子、阿膠等補陰精作用的藥材熬粥食用。

專家特別推薦枸杞子。 王清海說, 枸杞子既可以養血又可以補腎、養肝, 對於長期用眼的人也非常有益。

枸杞子的吃法比較靈活, 既可以泡水喝, 也可以放入冰糖一起煮爛後裝入杯子裡放進冰箱, 如果再加一些黑豆更好, 熬成濃汁後每天早上吃一勺子, 每次兩三克就夠了。

Tips

熬夜後沒必要瘋狂補睡,

儘快回歸自主的作息時間即可

正常情況下, 人體需要5個小時的深睡眠時間就夠了。 補覺的時候, 白天睡眠品質肯定不如晚上好, 所以最好能保證有6-8小時的睡眠時間。 那種連續睡12小時反倒是不可取的, 睡這麼長時間, 起床後總會感覺沒精神, 甚至越睡越困, 越睡越懶, 結果不但陽氣沒有補回來, 連氣也傷了。

①仙女茶

【材料】:仙靈脾(淫羊藿)10g , 女貞子10g, 荷葉5g, 枸杞子10g

【做法】:上述藥材洗淨, 先用開水燙洗一遍, 再注入沸水500ml, 焗泡15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

生津止渴。

②黑紅茶

【材料】:黑枸杞10g, 紅茶3g

【做法】:上述材料先用涼水泡洗一遍, 再注入50℃左右的溫開水, 焗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明目解毒, 黑枸杞、紅茶具有較好的抗氧化功效, 但注意紅茶用熱水沖泡後析出的物質可能含有較多的茶多酚類物質, 而且黑枸杞用熱水沖泡後抗氧化物質會被破壞, 故建議用溫水沖泡。 (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