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氣旺盛出汗多,傷氣陰,養心三法戰最熱三伏天
受訪專家: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醫科主任 于景獻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 夏季對應我們五臟的心。 此時人體心氣旺盛, 出汗多, 易傷氣陰, 因此夏季養心要把握三個原則:清火養心、養陰扶陽、補氣補血。
清火。 夏季“滅火”要分人群、分類型。 心思過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心火導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舌紅等症狀, 可用竹葉5克泡水代茶飲, 平時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 經常按摩少府(握拳後小指按著的手掌處)、少沖(小指內側, 距指甲角0.1寸)穴位;肝火導致的愛發脾氣、頭痛、頭暈、口苦等症狀,
養陰。 春夏之時, 自然界陽氣升發, 養生宜順時而養, 養護體內陽氣, 謂之“春夏養陽”。 但夏季不能一味養陽, 因為臨床上單純的“陽虛”或“陰虛”很少, 多見陰陽兩虛偏于陰虛或偏于陽虛, 故而應“養陰扶陽”。
夏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的食物及水果為主, 例如懷山藥、芝麻、鴨肉、荸薺、甘蔗等, 平時可以用百合、沙參等滋陰潤肺的中藥材來泡水、熬粥或煲湯。 如果有陽虛的症狀, 例如怕冷、腰酸腰冷痛、頭昏耳鳴等,
補氣。 夏季悶熱潮濕, 動不動就大汗淋漓。 “衛氣屬陽, 行於脈外”, 意思是說人體的衛氣如同衛士守護著我們的體表, 衛氣虛就會導致“衛表失固”, 門戶大開, 體內的津液易於外泄, 人體表現為異常多汗。 中醫認為“氣隨汗脫”, 汗出得越多, 衛氣流失就越多, 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夏季養生要注重補氣。
常用的補氣食物如小米、粳米、蓧麥、扁豆、胡蘿蔔、香菇、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黃魚等。 氣虛比較明顯的, 如出現精神不振、氣短懶言、乏力, 可用生曬參、西洋參泡水喝,